陳秋霖
摘 要: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習慣使用“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學生學習非常被動。整堂課的時間都只是教師在“填鴨式”的知識灌輸,缺乏了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對數學失去興趣,學習成績也很難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教師也缺乏對學生的鼓勵,課堂導入單一,語言缺乏吸引力,不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老師轉變課堂教授方式,從數學課堂的引入開始著手,而激趣法作為目前新型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動力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對于增強數學教學趣味性,激活學生思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激趣法;應用;探究
前言:
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學習的動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將激趣法應用在學習中,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轉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教師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中存在的問題
老師在利用情景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時候,往往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造成達不到設定教學效果的目標。比如教師在上課之前“照本宣科”簡單地用書本提供的情景或者例題開門見山式的導入,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之間缺乏有效銜接,對新課的內容沒有進行有效地鋪墊,很容易陷入“填鴨式”的教學怪圈。
因此,教師應該以教學的課堂氛圍入手,創造令學生開心、輕松的課堂氛圍,比如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選取有針對性的導入方式,如謎語導入、視頻導入、故事導入等等,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逐漸進入到課堂學習中,有效提升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主人翁的意識。
(二)應如何創造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情感教育,激發學習興趣
在開展小學數學課程時,應該做到“以學生為本”,前提就是要足夠尊重學生,在授課期間,盡可能讓學生參與進來,如果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可以以問答或者學生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參與進來,通過教師的指導與啟發,學生的思維得到轉換,而且也有利于增進師生的感情,進而對學習也有了興趣。
2、積累數學素材,提高學生感知能力
如果教師想要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特長,除了學生的個人天賦外,離不開日常生活中的積累了。當學生積累了足夠的素材之后,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和體會就越深刻,越能夠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理念,對數學的學習也更能觸類旁通,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也就水到渠成了。
3、激發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發揮能力
教師除了要學會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還需要通過引導,加以精心設計課堂,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比如在日常授課關于學習“加減乘數”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數字,首先要求學生在自己去觀察數字與數字間的規律,其次引導學生發揮各種想象,然后總結出規律,最后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加深印象。課后,教師應該讓每位學生寫出每一節課的感受,有不足的或者需要提升的,之后通過這些點來幫助學生提高。經常組織這樣的活動,就是在幫助學生激發想象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4、創設自由環境,增進師生合作意識
數學課程其實是一門充滿邏輯性的課程,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求比較高。為此,教師除了學生幫助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外,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學會思考。所以,教師應該嘗試創設自由溫馨的課堂環境,學生在輕松自在的環境中思考、討論、交流、總結。這樣能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為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總之,教師善于發現發現學生的優點,因材施教,為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有效地激發他們數學學習的可能性,讓學生在嘗試中得到成長。
二、動手實踐,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很好的作用。對于數學學習來說,最根本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并能學以致用。
我認為要將數學教學變得有趣,最重要的是要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學習到的知識,這點對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讓課堂變得有趣呢?首先學校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實踐活動來提高數學課程的趣味性,學生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才能對數學充滿好奇和興趣,進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探索。
當然,也有很多教師表示反對,認為數學教學就是積累專業的數學知識,覺得有效的活動并不是實際需要的。但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興趣是學習的主人。如果數學課程能和實踐活動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夠掌握知識,還能完全把握對知識的應用,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會相應提高。
關于數學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第一:定期組織實踐活動,比如去野外,利用某節數學教學主題,讓學生善于觀察事物,然后將觀察到的事物和數學聯系起來,通過自己的感悟結合學習內容,設計一次數學課程活動,在課堂中尋找數學規律,完成課程目標;第二,教師在每一節課開展之前,可以擬定關于每個節內容的一些有趣課前設計,(比如,可以利用情景導入法將課程內容聯系進來),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課堂氣氛,也能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也認為數學課程是有趣并且豐富多彩的。完成對話之后,如果學生有不明白的問題,教師也可以指正,這樣對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提升也很有幫助。如果長期堅持這樣的課堂教育,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績。第三,教師可以建議學校,選擇時間舉行數學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學生之間激烈的比拼,一方面可以增加團隊之間的協作意識,一方面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所提高,對后期數學課程提高也是事半功倍。
三、善用鼓勵,激發學習興趣
1.教師在采取鼓勵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會出現的問題
鼓勵激發學生對于學生的學習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教師長期去激勵學生,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也能得到加強和提升。但是由于以往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老師忽略了對學生的鼓勵,導致學生不敢展現自己的優勢,以至于學生不敢主動提問題,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善于運用激勵法。
2.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怎樣使用鼓勵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1替換舊的教學理念,增進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關于課堂教育,傳統過于死板的教學觀念已經不能順應新時代的課程需求了。舊觀念一味地為學生灌輸知識,不在乎學生的創新意識,以至于培養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書呆子”。
如今舊觀念教學不予采取,新課改之后,要求學校開設開放式教學,增加學生創新意識。首先教學觀念要改變,要利用鼓勵法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那么如何做到呢?首先需要教師需要有表揚、發現學生優勢,能夠以學生為本,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這是最基礎的。其次,應該重新拾起學生對數學課程的理解,只要學生自己善于觀察,善于學習,善于發現,都能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最后,教師也要善于反思,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2.2豐富教學內容,增進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改變舊的教學觀念之后,教師除了要學會激勵學生之外,還需要豐富自己的課堂內容,比如課堂上多設置游戲環節以及外出實踐活動。這樣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思想,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
另外,教師增加一些與學生的互動環節。學生可以從濃厚的課堂氣氛中感受到靈感的,一旦跟老師互動起來,思維能力也會有所提升,有利于豐富教師課堂教學內容,還能比較高質量地達成教學目標。因此,豐富教學內容,能夠突破傳統模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激趣法作為目前新型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動力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對于增強數學教學趣味性,激活學生思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并且合理的將之利用在課堂中。
參考文獻:
[1]張水燕. 小學數學課堂的“激趣教學”探討[J]. 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03):120+123.
[2]呂傳麗.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實施激趣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2019(14):44.
[3]李燕靜. 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激趣教學法[N]. 發展導報,2018-10-23(018).
[4]盧碧玉.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激趣教學的方法[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6):107.
[5]曾錕. 淺談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課的激趣教學[J]. 科技風,2016(03):45-46.
[6]宋紅,許慶華. 對小學數學中“激趣”教學方法的探索[J]. 中國農村教育,2018(05):58-59.
大眾科學·中旬2019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