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孫凱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對于不同類型的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對于人才的全方面的培養,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方面,體育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將會目前體育教育的現狀,以及在目前的體育教學當中如何應用快樂教學的理念。
關鍵詞:快樂教學;體育教學;應用
引言:隨著社會的多方面的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教育作為培養人才的手段之一,也是最為主要的人才培養方式,對于教育的有效開展成為了新時期的新問題。體育教育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學科教育,對于全方面的人才的培養都具有著很大的幫助,有效的開展體育教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更優秀的人才,將會是我國目前教育的重點之一。
對于體育教育的開展,一定要提高效率,更好的進行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的培育。想要高效的進行體育的教育,最為重要的是要選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而快樂教學的理念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方面的提升作用是已經得到了認可的,應用快樂教學的理念來進行體育教育似乎是一種可行的教學方法,而對于快樂教學理念的具體應用,就要從當前的體育教學的現狀來進行分析。
一、當前體育教育的現狀
(一)專業程度不夠
當前的體育教育當中,教師對于學生進行教學經常得不到理想的狀態和效果,這主要是因為教師自身的專業性不夠。有很多的體育教師自身對于體育理論知識都不夠了解,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對于學生自然而然就沒有辦法進行一個高效的教學,教師自身不僅僅是對于體育的專業程度不足,還有許多的教師自身的體育專業知識掌握的足夠全面了,但是對于學生的體育教育還是沒有做到高效的進行,這就是因為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有很多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沒有找到有效的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就會沒有辦法將體育知識有效的教授給學生。
(二)教學無聊乏味
有許多的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對于體育的教學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或者是沒有足夠的重視對于學生的體育教學,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的教學就會略微的顯得隨意一些,學生對于體育知識的學習沒有得到成效,自然而然的就會導致整個體育的教學枯燥并且乏味,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比較低下。
二、快樂教學的作用
快樂教學的理念是一種要求師生雙方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創造一個合適的氛圍,讓教師找到適合教學的方式方法,讓學生樂于去進行體育學習的教學理念,再這樣的快樂學習的教學理念之下,師生之間的氛圍比較融洽,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體會到體育學習的樂趣,實現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標。
快樂教育是一種面向學生的教育的理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幫助學生進行全方面的發展,真真正正的體現學生在體育學習當中的主體作用,由教師作為引導和幫助,真正做到在快樂當中進行學習。在體育的教學和學習的過程當中,對于身體素質和體能的訓練是重點,在這個過程當中,自然而然的就會對于學生進行大量的訓練,而這樣的訓練不僅僅是枯燥的,更加是一種身體上的負擔,如果這個時候的教學再單調并且乏味的話,那么體育的教學就會變得十分的枯燥,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是一場災難,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更不能夠采取強制性的教學手段,而是應當運用快樂教學的理念方式,對于學生進行符合他們身體和心理興趣愛好的訓練,幫助他們實現快樂學習,也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快樂教學的目的。
三、快樂教學理念的具體應用
(一)創造快樂教學的氛圍
在進行體育教學之前,創造一個良好的體育學習的氛圍,能夠有效的提升體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幫助快樂的體育教學更為有效的開展。在教學之前,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里喜好等多種方面,創造一個適合進行體育學習的環境,幫助學生能夠更好更快的進入到課堂學習的氛圍當中去,實現一個高效的體育教學。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對學生進行引導,達到體育教學最終的目的。
(二)轉換教學方法
傳統的體育教學的方式太過于枯燥乏味,所以學生對于體育的學習本來就很難產生學習的興趣,再加上體育學習的過程當中有大量的身體上的訓練,這些訓練對于學生的體能又是一種挑戰,學生在進行體育的學習過程當中就會感覺到過度的勞累,所以就會失去體育學習的興趣,甚至在體育訓練的過程當中偷懶,影響正常的體育訓練,達不到體育訓練的目標,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沒有做到提升,所以這個時候要轉變教學的方式,實現快樂教學。教師在進行體育訓練的間隙,可以進行一些有趣的體育游戲,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采取競賽的方式,來進行對于學生的體能的訓練。在進行跑步訓練的間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競速賽,對于競速賽的前三名的學生可以給予獎勵,通過這樣的小游戲來活躍課堂的氣氛,更好的進行體育的學習,訓練學生的體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達到了快樂教學的目的。
結語:快樂教學是一種有效的體育教學的方式理念,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轉變體育教學方式,實現快樂的體育教學,是一種高效的體育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曹可強.體育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之比較研究[M ].體育科研,2005.
[2]符謙.對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材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
大眾科學·中旬2019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