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洪
摘要:非連續性文本群文閱讀實際上更加契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基于新課程改革的推動,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活動應當與實際生活更加貼近,通過教學手段的創新,提升非連續性文本群文閱讀的質量。文章通過對非連續性文本群文閱讀功能的簡析,對非連續性文本群文閱讀類型進行了介紹,最后探討了小學常用修辭手法在群文非連續性文本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修辭手法;群文非連續性文本;運用策略;小學
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使用一些連續性的文本內容來開展群文閱讀,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非連續性文本才是閱讀的常態,并且廣泛存在于社會生活中。因而,只有學生能夠判別文本非連續性文本的優劣,獨立自主地開展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才能真正稱得上是具有較強的信息素養。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非連續性群文閱讀,并且將常見的語文修辭手法教學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全面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結構性思維,掌握文本閱讀的策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非連續性文本的群文閱讀功能
(一)契合現實生活中的實用性閱讀需要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使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海量的信息裹挾,各種廣告、圖像、文字等實際上都屬于非連續性文本。在實際的閱讀情境中,人們并不能像教學設計那樣閱讀具有一定內在關聯的文本內容,而是需要同時閱讀多種材料和文本,才能有效提升閱讀速率,從而收集到有效的信息內容。非連續性文本群實際上是一種完全來源于生活實際的,具有實用性的文本群,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通過非連續性文本的群文閱讀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世界,認識社會,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用以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因此,非連續性文本的群文閱讀,是契合生活實際的一種閱讀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充分體驗復雜語言環境的真實性,進而學會在海量的信息中尋找到有用的關鍵內容[1]。
(二)促進學生語用能力的生成與提高
引導學生學會從非連續性的文本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關鍵信息,才是現代學生應當掌握的閱讀能力。非連續性文本的語言符號意義所指和結構安排相較于連續性文本更加穩定并且外顯,因而學生在進行信息捕捉的過程中,受到的影響反而更小。通過漢語言環境的熏陶,結合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積累到的認知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從非連續性文本中總結出初級的語用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通過科學的、定期的非連續性文本群文閱讀訓練,學生的語用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養,學習到非連續性文本的結構特點和行文方式,進而在群文閱讀中學會判斷、推論、連接和建構等實用且契合社會需要的閱讀策略,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展頗有好處[2]。
二、非連續性文本群文閱讀類型
(一)純非連續性文本群文
純非連續性文本群文包括以“文本體式”為議題、以“表達形式”為議題、以“內容”為議題三種類型。首先,以“文本體式”為議題,指的是文本的類別,一般相同類別的文本在表現形態上是一致的,具有共同的特征。例如,說明書、網站跟帖、目錄、表格、廣告等都屬于“文本體式”為議題的非連續性文本。其次,“表達形式”為議題的非連續性文本,則是指的是在語言內容的表達和符號使用、手段具有相同之處,由不同的表達形式組成的非連續性文本,例如漫畫類群文、流程圖類群文、圖標類群文等。最后,以“內容”為議題的非連續性文本,則可以反映出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不同內容為議題,構建不同的非連續性文本,其特征主要是在形式、格式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是在內容上是相似的。
(二)混合式文本群文
混合式的文本群文,指的是在日常社會生活中每天都能遇到的由各種圖片、數據、表格、視頻等組成的非連續性文本和各種文字所構成的非連續性文本混合在一起的內容。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常常會使用這樣的群文閱讀材料,開展有效的群文閱讀訓練。在以“非連續性文本”為主的混合文本群中,其數量往往是多于連續性文本的,而在閱讀功能上,連續性文本是為非連續性文本服務的[3]。
三、常用修辭手法在群文非連續性文本中的運用策略
(一)修辭手法在定向閱讀中的應用
非連續性文本的種類繁多,在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運用非連續性文本群閱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幫助學生掌握客觀的閱讀策略,從而提升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基于非連續性文本呈現信息的碎片化形式,在解讀這類文本的標題、圖形、類別以及文字等內容時,教師要明確群文閱讀的目的性,針對具體的閱讀方向,構建詳細的閱讀策略。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如果學生的關注點不同,其整合信息的策略也就會相應地發生變化。因此,在非連續性的群文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目標的確定,幫助學生快速瀏覽群文,進而把握文本的核心要素。例如,教師要求學生在非連續性群文閱讀中提煉出常用的修辭手法,就是該組非連續性群文閱讀的閱讀目標。其次,教師就應當快速分辨非連續性文本的類別,根據不同的非連續性文本類別制定合適的閱讀方法,在明確的閱讀要求下,快速找到文本中的修辭手法,完成閱讀任務,達到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修辭手法在比較閱讀中的應用
比較閱讀指的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對比非連續性文本中的圖表、數據等內容,更加直觀地對文本中的對象的屬性以及放映的關鍵性問題進行掌握。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常常針對的是統一內容的非連續性文本,才能充分發揮出比較閱讀策略的作用,全面提升群文閱讀的效率。在小學階段的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比較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對比,從中總結發現關鍵的不同點,培養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為了有效培養學生對常用修辭手法的熟悉程度,教師就可以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要求學生從非連續性文本群中,提煉出各種行文方式對修辭手法的應用手段,找到各種文章的共性,綜合對比不同文章中在對同一內容進行描寫時,采取的修辭手法有什么異同,并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幫助學生學會各種修辭手法的應用方式。
(三)修辭手法在深度閱讀中的應用
通過深入的閱讀,學生能夠從非連續性文本群文閱讀中總結出事物的顯性信息。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學生只能停留于對獲取數據所傳達的顯性信息上,就很難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深度,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因而,在非連續性文本的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對文本材料進行深入的分析,通過教師的引導,比如: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各類文本的深意,進而深入思考文本中的內涵,通過不斷的反思、評判、推斷以及聯想,總結連續性文本的特點。例如,在常用修辭手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各種文本中出現的修辭手法的特性,以文本為實際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修辭手法的應用原則,從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并運用各類修辭手法。
四、結語
在小學非連續性文本群文閱讀過程中,將修辭手法教學和閱讀教學結合起來,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記憶各類修辭手法的特征,在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的同時,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從而達到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作用。基于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小學階段教師要根據實際的教學要求,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構建更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才能緊跟大語文時代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周洪濤.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17(35):87.
[2]萬桂園.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培養[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12):43-45.
[3]陸志平.關于非連續性文本問題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3(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