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義飛
摘要:數學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科技的教育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廣泛展現自己時間和空間,要注重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大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要關注學生自主能力、協作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等多方面的培養。數學在提高人的判斷能力、思維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因此我們教師必須牢固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全面發展為重點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學習興趣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學貫穿素質教育,力求開發智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在思想上,有些教師關心成績好的學生,經常批評成績不好的學生,這對學困生的發展影響很大,思想上也有不良的影響。小學生對世間事物的好奇心較強,他們對于很多事物都覺得非常有趣和不可思議,就會想辦法去接觸它們、了解它們,從而駕馭和掌握新知。小學生對學習的意義與成績并沒有重視,也不感興趣,他們對學習過程中的生活有趣之事比較感興趣,對學習的深層意義不理解,而且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跑調,如果對一件事物感興趣的話,可以很快產生好奇心和興趣,但有可能很快消失了,是非常不穩定的,小學數學教學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這關系著學生往后數學學習的發展。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學生就是因為小學數學一直學得不好,所以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成績比較差,也有的學生是因為小學數學教師上課缺乏興趣和投入,所以感覺無聊,更不喜歡數學,數學成績一直下降。可見,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是非常必要的,它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這門的學習態度并影響其他課程的學習情況。
二、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習興趣的培養有效策略
(一)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走進數學課堂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增加有趣的實踐活動,給予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發現奇跡并對數學產生興趣,然后愛上數學。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語氣要和緩,語調抑揚頓挫,課堂始終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學習的樂趣,結合課本和生活實際來參與教學,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教師利用現代多媒體課件、實物演示等教學手段,可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嚴謹的數學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直觀和具體,使小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和靈活應用,從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長遠追求。
(二)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樂中學習
有了興趣做保障,學生就樂學并主動積極參與學習。設計出引人入勝的開場白是激發學生興趣的第一環節,因此教師可為學生創設一些問題情境,使學生帶著好奇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不斷對數學產生興趣。教師要利用新穎多變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養成對數學知識不斷探究和創造的能力。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設計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地位,給學生提供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和創造奇跡的平臺,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索、創造,讓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積極探究并發現新知。學生在探索中收獲累累,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盡情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增強了自己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從多方面來挖掘素材,不斷了解小學數學教學的內涵,隨時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發展動向,從實踐過程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找到有效數學教學的策略。
(四)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探究和嘗試
新課程標準下的素質教育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膽實踐創新的發展過程。鼓勵學生積極地去嘗試數學問題、自主地發現知識的本質規律,是我們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尋找事物的密切聯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獲得新的知識并創造出難以置信的奇跡。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增強責任感,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做教學的領路人,始終牢記我們一切為了學生,也為了學生的一切和未來的教育理念。教師還要轉變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興趣和實踐創造能力,使學生樂學、愛學,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使數學文化發揚光大,使每個生命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黃本俊.以微課輔助小學數學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J].科學咨詢,2016(46).
[3]李娜.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 (B),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