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
摘 要:通用技術課程特點決定了對學生技術素養的培養是其最終要求,不僅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獲得,同時注重學生對技術的思想和方法的領悟與運用,注重學生技術學習中的探究、試驗與創造。作為通用技術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技術實踐過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成長為一個富有理念的技術學習者,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切實問題。在嘗試的多種教學方法中,比較適合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就是任務驅動教學法。
關鍵詞:通用技術;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教學法與通用技術課程的目標具有許多共性。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它的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不斷拓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對給定的任務進行積極的思維與學習,從而在完成給定任務的過程中,主動性受到激勵,創造性得到釋放,思維的活躍性大為提高,學生在其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并對技術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并逐步形成技術思維。對通用技術課程的興趣將會極大提升。
一、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通用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意義
“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該教學法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親歷一種學習實踐活動。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給學生下達一個具體任務,課程就有了一個方向,學生在思想上就有了一種必須完成任務的緊迫感。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引導,學生就可以根據任務驅動主動性受到激勵,創造性得到釋放,思維的活躍性也就大大提高了。例如讓學生處理一個和自身相關的問題,制作一個和生活關系密切的載體,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就能激發起來,學習熱情也會提高,也會提升課堂的氛圍。再比如通過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誘發學生帶著完成“任務”的心態解決問題。再通過對其任務完成的肯定,學生的成就感便會得到提升,技術素養也得到提高,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感因素,促進綜合實踐能力的獲得。
二、通用技術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任務驅動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具體的任務為目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理論知識,讓學生學會思考、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際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一般教學步驟為:創設情境,引出任務目標;學生分析任務,教師指點完成任務;學生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作品展示,經驗交流與評價。
1、創設情境,引出任務目標
任務準備是任務驅動教學關鍵階段,只有合理的緊扣教材要點的任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要做好任務驅動教學的準備工作,要從整體把握好教材主旨,設計好教學任務,要創設好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環境。
例如在《結構與設計》一章,大多數學生在前兩節理論學習中已經對簡單結構的特性有了一定理解,能簡單分析結構的受力情況和了解關于結構穩定性和強度的概念,具備了一定的綜合實踐的前提條件。此時把任務展現出來:利用一張報紙設計一個橋梁,要求承重能力越強者為勝。學生在能明顯的感受到學到的知識馬上得以致用,學習興趣頓時高漲,會開始不斷嘗試著利用剛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橋梁結構受力情況。
2、學生分析任務,教師指點完成任務
根據高中學生的技術學習特點和通用技術學科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目標任務出現之后,要引導學生分析任務,提出問題,為完成任務做準備。
在這個任務中,紙橋的承重設計需要從了解橋梁結構特點和受力特點等方面著手。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分析幾種經典橋梁結構的特性和優缺點,在有限的材料下能快捷有效的設計并做好一個能承重的橋梁結構。制作要點在于如何合理分配利用有限的材料做出牢固的框架結構,保證結構穩定不變形。
一系列引導分析之后,學生通過自我判斷,便能結合各種橋梁特點自我發揮,并設計出合適的橋梁承重結構。為下一步動手制作做好準備。
3、學生解決問題,完成任務
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究,完成任務,教師起引導作用。在該實踐環節,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來完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取長補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共同提高。教師在此階段成為學生完成任務的協助者,指導者,并能發現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個性化的指點。
4、作品展示,經驗交流與評價
學生分享各小組的設計理念和制作過程,通過承重比賽決勝,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自己獲得了成就感。小組之間交流互相評價給出見解,讓學生不但開動了腦筋,發揮了潛能,還加深鞏固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提高了技術創新意識。
三、任務驅動法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反思
1、“任務驅動法”在教學的應用中,比較重要的是教師在課堂上要提供給學生的“任務”的設計,這是關鍵性環節,關系著一節應用“任務驅動法”教學的成敗。設計精巧的“任務”能切合教學目標,能調動學生的認知興趣和探索熱情,使課堂氛圍熱烈,教學效果明顯。而“任務”的設計是在教學之前完成,因而是教師備課的結晶。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任務”的設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差值,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等原則,設置出具體“任務”,引導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彼岸。
2、“任務驅動法”在通用技術教學中的適用性有限
通用技術教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側重于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理論課、有側重于動手操作的制作課、有側重于實踐探究的探究課、有側重于技術試驗的實驗課、有側重于方案設計的設計課、有側重于技術評價的評價課等等,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理論在具體的教學操作模式上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每一節課都適合用任務驅動法,應根據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多種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軍委.《任務驅動教學在通用技術中的應用與實施》.素質教育總第178期
[2]吳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通用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廣西賀州市鐘山縣鐘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