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潔貞
摘 要:在小學階段,兒童是是想象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兒童的想象也是探索活動和創新活動的基礎。而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大量培養學生想象的素材。因此我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啟發思維,巧用插圖,抓住重點詞句,巧用文中省略號,圍繞故事情節,感悟教材,情節擴充、續寫、圖畫寫意、情境假設等等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培養; 想象力
想象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積累的表象加以綜合、改造創造出生活中更豐富、更[完美的藝術形象。在小學階段,兒童時期是想象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兒童的想象力也是兒童探索活動和創造生活的基礎。如果離開積極豐富的想象,就難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難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分析事物能力。因此,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內容,鼓勵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以下是我在語文教學中的體會。
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想象力有多方面的條件,因為語文教材中蘊含大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的素材,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1.巧用插圖,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大部分課文都有插圖。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課文的內容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觀察插圖,從人物的外表想象內心,這樣可以豐富和充實畫面上的形象和情節。如在教《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中,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深入觀察插圖上的人物活動,從而去體會邱少云當時的遵守紀律、不怕犧牲的品質,也可以補充課文的“空白”。
又如在 《一夜的工作》中,先出示這課的插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人物,及辦公室的擺設,并且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等發揮學生的想象,想象周總理是怎樣工作勞苦,以及生活簡樸的高尚品質。這是讓學生在觀察中說話,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利用課文的重點詞、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指導學生深入研究重點詞、句,通過合理想象,使之成為具體的形象的多姿多彩的畫面。例如《開國大典》中寫到“一萬支禮花射向天空。”這句話既不形象也不具體。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的問題去引導學生展開工想:①放禮花前是怎樣的?②禮花在空中是怎樣的?③禮花的形狀、聲音、色彩又各是怎樣的特點?通過這樣的提問,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又如《凡卡》一文中,凡卡在寫給他爺爺的信的信封上寫的地址“鄉下爺爺收”講到這里,我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他爺爺能收到他的信嗎?凡卡以后的生活又怎樣?讓學生也能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3.利用課文中的省略號,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由作者的構思及行文的需要,課文內容往往有所省略,那么對行文的需要,課文內容往往有所省略,那么對這些省略的情節,我們可以啟發學生結合上下文展開合理的想象去把它補充完整。例如教《窮人》時,文中有一段話寫桑娜把西蒙的兩個遺子抱回自己家里后的忐忑不安的心情。這段話運用了許多的省略號斷斷續續,我們可以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抓住桑娜的心理活動,神態動作、環境、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桑娜的復雜的矛盾的心理活動體會得更深刻、更完整,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4.利用故事情節,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根據課文的某個情節的發展激發學生開展合理的創造性想象。例如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寫到“一團烈火把邱少云的整個兒包住了。”這是邱少云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我這時提出的問題:如果邱少云忍不住烈火燒身的痛苦,從火里跳出來,結果會怎樣呢?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讓學生的們各抒己見。結果有同學說:“邱少云得救了,卻暴露了目標,使整個潛伏部隊遭受重大的損失。”有的同學說:“被敵人發現了,我軍要勝利,拔掉這顆毒牙就更困難了。”通過這樣的想象,邱少云在學生心中形象更高大了。
5.利用課文內容想象成圖畫,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課文中有些片斷描寫文筆優美、逼真生動、形象,令人充滿遐想。如《鳥的天堂》一文中,作者第一次見到鳥的天堂看到大榕樹非常美麗,作者抓住它的大、茂盛的特點寫。讓人感到孤木成林。以及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那里眾鳥紛飛的熱鬧情景作了精彩的描寫。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誘發學生結合這段精彩的片斷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展現這幅美麗的畫面,甚至可以用優美的線條將榕樹的特點和眾鳥熱鬧的情景畫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從而培養學生再創造想象力,同時也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在作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作文本質上就是創造,是一種獨創性極強的能力勞動節,而想象作文在小學教學中常出現,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啟發學生力求選材新穎,多角度去觀察事物,分析事物,分析問題,敢干標新立異,以及充分利用教材,設計想象性的寫作練習,去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情節擴充法
有些課文的結尾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有利的條件啟發學生發展開想象。例如《凡卡》一文中,結尾寫到:“他在夢里見到爺爺正在念他的信。”我引導學生根據這個結尾結合實際展開想象:凡卡的爺爺收到信后,他的命運會怎樣?生活又怎樣?我要求學生寫成一篇文章以《凡卡的命運》為題,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
2.續寫法
給學生提供一篇文章的開頭或結尾等,讓學生依此展開想象,把文章續寫完整。例如在教《窮人》這篇課文,結尾寫著:“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我設計了三個問題:①漁夫見到西蒙兩個孩子后會說什么?②他們以后的生活怎樣?③西蒙兩個孩子又是怎樣長大成人的?要求學生把這篇文章續寫,從而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
3.畫面寫意法
看圖作文也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的一種途徑。例如十二冊習作漫畫,畫面畫著一個婦女抱著一個孩子站在車站外面,而母子上車處里卻站著四個不同身份行業的男青年。通過這幅圖畫讓學生想象描繪出現實生活中一些不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的人、自私自利的人等,從中了使自己的得到啟示,爭做“三好學生”。
4.情景假設法
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美好的憧憬,因此,可以通過一些假設性作文的練習去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假如我是 》讓學生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說是老師、工程師、醫生、小草、一片云彩等,又如寫《二十年后的我》、《未來的學校》、《如我會克隆》等,從而去展開學生的想象,開拓他們創造思維的廣闊天地,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揮提高。
總之,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手段,深入挖掘素材,引導學生大膽發揮想象,從而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不斷的提高。
(作者單位:肇慶市德慶縣莫村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