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麗英 陳偉春
摘要:隨著全面小康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占的地位也愈發重要。因此將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全面落實到農業經濟發展中,促進農業發展模式向新農村建設模式方向發展,從而為新農村建設更好的服務。現階段新農村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已逐步推進,國家為保障新農村建設的健康發展,制定和出臺了許多惠農政策,然而這些政策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所以需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助力新農村建設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經濟管理
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助力,雖然近幾年農村面貌和經濟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與城市的發展速度仍有較大差距。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步伐,最大限度地縮小城鄉差距,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此來保障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速度。然而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經濟管理體制、農業發展資金不足以及農業管理人員綜合素質低等原因的限制,使得農業經濟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解決。本文針對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及健全農業管理體系的策略進行了簡要闡述,以期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好。
一、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
(一)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撐
農業經濟管理是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科學規劃、組織和調整的管理活動,結合農村經濟發展實際對各物質要素進行科學調配,確保農村經濟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所以說農業經濟管理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只有借助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才能規范和約束農村經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農業經濟管理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當地農業優勢,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案,來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從而降低資源浪費,確保農村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提供理論指導和解決方案
農業經濟管理可針對當地農村經濟特點,結合市場導向需求,對農業經濟管理方案進行優化和調整,從而確保農業經濟發展方案能滿足市場需求和農村經濟實際,保障農村經濟發展在相關理論依據的指引下順利前行。
二、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的策略
(一)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原有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必將滯后于新農村建設發展步伐,農業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也應結合新農村建設實際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只有這樣,才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保障。新農村建設就是要把農村打造成經濟繁榮、設備完善、環境優美的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需依靠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做支撐,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對農業經濟發展進行全面的科學規劃,相關管理人員在管理體制的指引下對當地農業發展狀況進行針對性的設計,確保所制定的發展規劃與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特征相適應,創建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系,保障新農村建設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健康推進。
(二)構建農村經濟管理隊伍
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農業經濟管理質量,所以要加強對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從而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撐。結合當前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知識結構現狀,制定針對性的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定期培訓、業務交流活動、技能比武、實戰訓練等多種方式來完成對他們的業務技能培訓和思想教育,使他們能夠聯系自己的本職工作提出創新舉措,激發自身潛能,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同時農村經濟管理人員要有現代化經濟管理意識,在學習和實踐中實現自我完善和優化,從而有效增強農業經濟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豐富農村經濟融資渠道
為實現農村經濟義好義快的發展局面,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國家一直都非常關注農村經濟發展,無論是在政策還是資金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持。然而由于我國各地農村經濟實際發展狀況各不相同,單靠政府財政補貼難以維系其長期穩定的發展局面,所以農村經濟管理人員要結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現狀,找準農業發展特點及發展優勢,不斷拓寬農村經濟融資渠道,為農村經濟實現新的飛躍注入活力。如以政府為主體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社會人士積極參與到農村經濟發展中來:結合當地農業特點合理引入現代化設備與管理技術,組織農戶進行農產品深加工,打造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等。同時在龍頭企業帶動下來提升周邊農民發展農村經濟的積極性,搭建農村、企業、市場相融合的平臺,從而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三、結語
農業經濟管理體系要緊跟新農村建設步伐不斷地完善和提升,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需要,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持續的動力,促進新農村建設健康穩定地發展下去。因此為確保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更好地服務于新農村建設,需從制定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豐富農村經濟融資渠道、提升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綜合素質等多角度著手,為構建科學的農村經濟管理體系創造條件,從而為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而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樊軍.新農村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探討[J].中國商論,2017(12):134-135.
作者簡介:
樊麗英,長春市雙陽區山河街道辦事處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吉林長春:陳偉春,長春市雙陽區鹿鄉鎮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吉林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