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功
【摘要】? 就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而言,很多教師會不自覺的將自身的想法加諸于學生身上,忽略了學生自身的個性特征和學習發展,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無法起到積極有效的引導作用。基于此,本文將通過深入探討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希望能夠有效促進小學教育和管理事業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小學教育 管理教學 提升水平 個性特征
【中圖分類號】? G625.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8-180-01
注重經營與學生的關系,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提高與他人相處的能力,當今社會,較高的情商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筆者將通過自身多年的教育管理經驗,談談怎樣有效構建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一、小學班主任教師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的積極作用
(一)充分展示學生和班主任教師之間的相互尊重
和諧關系的構建不僅關系到師生之間的友好相處,對整個社會的安定也有著極大的影響。當小學生進入到校園后就開始了踏入社會之旅。因此,小學班主任教師和學生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讓學生首先學會尊重他人,充分展示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最終形成穩定的、協調統一的、互敬互愛的師生關系。
(二)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原則
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應充分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原則,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他們的個體差異,注重學生思維方式、個性語言以及個性的創造,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不易,形成一種相互理解、相互肯定的關系,更好的促進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小學班主任教師在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時的存在問題
(一)部分教師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認知不明確
現階段,新課改政策以及素質教育的推廣已經遍及了全國,但是部分小學班主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過程中仍然沿用著傳統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過于看重,還沒有完全正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對于學生的德育以及獨立人格等方面的培養不夠重視,無法真正拉近班主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二)缺乏有效的溝通
小學階段的學生沒有成熟的心理能力和自控能力,他們在進行自我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借助班主任教師的指導才能夠不斷發展和完善自身。同時,他們對于外界未知的事物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常常會不由自主的去做一些可能會違反課堂秩序和學校規定的行為。這時候由于部分班主任教師還沒有摒棄陳舊的教育思想觀,認為只有責罵學生才能夠讓他們“長記性”,忽略了師生之間良好溝通的重要性,使得學生逐漸對學習喪失興趣,對于班主任的管理也開始逐漸產生逆反心理,嚴重阻礙了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
三、小學班主任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的有效途徑
(一)正確認識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和學習中,不僅需要學生尊重教師,教師也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同時,教師首先要樹立自身與學生之間平等關系的認知,在自身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精神理念,重視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摒棄極端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平等、民主的思想去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
(二)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
班主任自身良好形象的塑造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優秀品質的形成,還能夠有效促進班主任教師和學生之間和諧關系的構建。很多學生由于天性使然,會不自覺的模仿和跟隨班主任教師的行為,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班主任教師,我們在管理和教育學生的同時應當重視自身在文化知識、道德觀念以及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發展,約束自己、不斷提升自我,在言行舉止方面積極向上、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文雅的班主任形象,才能夠有效促進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
(三)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注意溝通方法,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溝通,以達到期望的效果。對待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溝通方法,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根據實際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對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多一點耐心來引導,對不夠自信的學生,要加強鼓勵,對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制定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還可以通過家訪方式,了解學生的近期狀況和心理動態,及時發現問題,使學生的溝通工作更有針對性。
(四)用關系和愛護打動學生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不太成熟,他們渴望獲得來自外界關愛和肯定。因此,班主任教師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用愛去澆灌自身和學生之間的親密關系,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中給予學生充分的細心、關系、愛心以及耐心,讓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進行成長,有利于培養學生學會為他人思考、關愛他人的無私品質。對于一個班級里學習成績高低不齊的學生要一視同仁,面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及時予以幫助和鼓勵,以免打壓他們學習的信心,讓每一位學生在班主任教師的關愛下健康成長,營造一個溫馨的班級環境,師生之間的關系自然親密無間。
(五)不斷調整自身的教育和管理模式
小學階段的學生成長較快,除了以上幾點之外,教師還應該時刻關注本班學生的心理活動狀態和學習情況,不斷調整自身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了解每一名學生獨特的思想方式、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實行松緊結合、剛柔并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構建師生和諧關系的基礎上促進小學學生健康人格、優秀品質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和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李珍.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華夏教師,2019(09):89.
[2]黃雪蘭.淺談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如何構建與學生的和諧關系[A].教育理論研究(第六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3]許崇學.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探索[J].學周刊,2019(0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