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鳳
【摘要】 學生安全教育的缺失及學生心理建設的缺失是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重要課題。生物是對生命發展規律進行研究的一門課程,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對提升學生對生命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探討生命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學的路徑,以讓學生懂得生命的價值,更加關愛生命。
【關鍵詞】 初中生物 生命教育 滲透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6-001-01
0
生命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生命教育與生物教學內容的銜接,使學生在學習生物基礎知識的同時領悟生命的本質、價值及意義,從而學會珍愛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在為社會做貢獻的同時實現個體的生命價值。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首先,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中體驗和諧。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初中生物教材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主線,目的是實現生物之間,生物與自然環境間的和諧相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滲透生命的美,培養學生欣賞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如在學習《鳥類》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家鴿與飛行相適應的特點,之后利用文本中的家鴿的羽翼、體形、肌肉、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結構特征讓學生了解飛禽的飛行特點。此課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各種生物的結構特征與其生活習性是相符的,生物為適應環境發展會在發展過程中進化一些特征,以讓學生感受生物與片段的和諧美。又如在教學《環境影響生物生存》時,教師可以列舉蜜蜂、白蟻等生物種群互助的例子,讓學生明白,在不同群體中個體是有分工的,只有通過個體的分工協作,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一個學生作為一個個體,生活在班集體中,要協調好和其他同學的關系,培養與其他同學和諧相處的能力。
其次,從生命的進化中體驗生命的神奇。不同生物進行繁衍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植物要通過授粉進行受精,進而結出果實,最后變成種子。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要保證溫度、濕度、陽光、水分、養分等條件適宜,才能健康生長發育,農民在種植植物的過程中要澆水、施肥、除草、除病蟲害,以幫助植物健康生長。如人是通過受精卵著床母親的子宮里,再通過母體吸收養料,最后將廢物通過母體排出體外,慢慢生長的。通過以上的內容,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一個生命來到世界上的不易。
再次,從健康的生活中學習生存技能。地震、洪水、風暴等自然災害奪去無數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在學習“血液循環”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當一個人的身體因受傷出血時,若血流速度慢,是靜脈破裂,若血流速度快,且呈現噴射狀,則是動脈破裂。靜脈破裂要采用遠心臟的止血方式,動脈破裂要采用近心臟止血的方式。通過以上內容講述,讓學生掌握生存技能。如在講授“健康的生活”時,教師要告訴學生,當有緊急病人時,要打120,之后要對病人進行緊急救治,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了簡單的救人或自救的方法,同時也能體會生命教育的意義。
二、在課外實踐中滲透生命教育
首先,通過課外實踐展示生命的力量。初中生物教材有很多涉及植物的知識,教師在進行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等知識的傳授時,可以結合課外實踐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教師可以先將易于培養的綠豆等的種子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生物課堂上學習過的種子萌發的條件進行課外實踐種植活動。教師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此項任務,在完成任務期間需要對種子的發芽、生長等環節進行觀察和記錄,并完成總結,之后進行討論。學生在種植過程中可以體驗種子變成生命的力量,也能感受自己種植成功的驚喜,從而了解生命的重要,從實踐層面上實現生命教育目標。
其次,通過課外實踐為學生搭建健康生活的平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各種病癥的發生原理及治療對策滲透生命教育。如社會中對乙肝病毒攜帶者會有歧視,這是由于人們對科學知識的片面理解造成的。在教學“健康的生活”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調查,到醫院或社區了解吸毒、吸煙、喝酒的危害,并讓學生通過討論進行反思,以幫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觀念。
三、在科學探究中滲透生命教育
首先,讓學生在生命的探究過程中學會堅強。如在講授“觀察校園的植物”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校園里生長的沙蒿,雖然其看起來不起眼,個頭矮小,但是其根系非常發達,主要是因為要適應沙漠環境進化的結果。正是它能通過進化適應沙漠環境,才有頑強的生命力。學生通過教師列舉的例子會感受生命的可貴,并學會堅強。
其次,通過實驗懂得敬畏生命。實驗是生物教學的主要手段,如在講授“人體物質的運輸”時,教師可以進行“觀察小魚尾鰭血液流動”實驗的設計,并先讓學生了解魚類的生活習性。之后進行實驗,又紗布蓋住魚頭,并往紗布上灑水,以讓學生觀察到魚尾鰭血液的流動。教師可以將蚯蚓實驗引入課堂,通過蚯蚓身上粘著土能在玻璃板上爬行,但是當將蚯蚓身上泥土洗干凈后,發現蚯蚓沒法爬行,因為蚯蚓的呼吸是靠濕潤的細胞壁進行的,當蚯蚓身上的泥土被洗干凈后,蚯蚓會因空氣中的氧氣通過溶解在體壁的粘液中再進入血管,而造成蚯蚓窒息。這樣,學生會將不同的小動物放到它合適的地方進行放養,目的是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
總之,生命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生物教師要將生命教育滲透生物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渠道、多路徑對學生進行生命、健康的教育,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使學生深刻了解生命的價值,以尊重生命,愛護生命。
[ 參 考 文 獻 ]
[1]金鑫.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探討[J].新課程(中學),2018(02):234.
[2]羅齊芳.初中生物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與反思——“生命觀念”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核心地位[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32):97-98.
[3]莊旭芬.生命教育,處處花開——例談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華少年,2017(14):2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