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姣
摘 要: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處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基礎階段,做好該階段的教學工作能夠為學生將來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小學二年級學生自制力較差,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正確引導。本文圍繞提高小學二年級學生數學水平的途徑展開,重點論述了注重實踐、注重交流、注重紀律等幾種教學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二年級教學;途徑探究
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學生年齡較小,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小學數學具有一定邏輯性和理性思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怎樣才能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學生將心思放在數學學習上,實現數學水平的提高是值得探索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學生多加觀察,從學生角度出發思考教學環節和教學語言的設計,使學生愿意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中。以下是提高小學二年級學生數學水平的幾種教學途徑。
一、注重實踐,動手中提升學生數學水平
小學二年級學生有強烈的“動起來”的意愿,不愿意一直坐在座位上聽教師講解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順應學生的這一特點,對教學設計進行調整,為學生制定適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既能夠在課堂上“動起來”,又能在動起來的過程中完成數學知識的吸收。教師在改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要注意適度原則,不能夠一味順應學生,以免學生對教學活動產生依賴性。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要依靠知識講解和數學實踐活動的和諧搭配,才能夠在動手參與過程中實現數學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計動手參與的環節。《長度單位》教學引入中,小孩與大人同樣用拃對桌面長度進行衡量,小孩用自己的手量出來是五拃,大人量出來的是三拃,這個教學引入說明了統一度量衡單位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同還原教學場景,分別對課桌進行測量。學生在實際動手中感受到了用個人身體部位測量物體的不準確性,能夠對長度單位重要性有正確認知。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渴望得到更多長度單位的知識。學生在實踐中能夠因實際體驗對數學產生更多的興趣,幫助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二、注重體驗,互動中提升學生數學水平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度過了一年級學習階段,對自身的學生身份有了更多認同,與教師的交流欲望增強。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上看待,將學生作為獨立個體進行知識教育,不因為學生年齡小而忽視學生的學習訴求,利用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知識水平對學生進行枯燥的數學知識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多與學生進行學習上的溝通交流,給學生積極的學習體驗,增進學生的學習意愿,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利用提問方式增加與學生的交流,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學習體驗。“100以內的加法”教學中,教師在提問中發現學生回答普遍不認真不仔細,經過了解,知道了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前一階段的知識,在面對難度加深的知識時,感到更加力不從心。面對這樣的教學情況,教師選擇在課堂上對之前的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幫助學生掃清學習障礙,順利進行下一階段的數學知識學習。教師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體驗,在教學中與學生交流學習感受,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針對性提高。
三、注重紀律,和諧中提升學生數學水平
小學二年級學生雖然已經經歷了一年的學校生活,但學生的紀律性還需要加強。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紀律性,保證數學教學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使教學進度不被干擾。學生紀律性差的數學學習課堂,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的教學環境也受到干擾,教學計劃被打亂,教學出現混亂。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紀律進行嚴格規定,對學生嚴格要求,使學生明白課堂學習紀律對自身學習的重要性。重視學生紀律才會有數學教學的良好環境,使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提升自身學習水平。
例如,教師在教學中針對調皮學生進行整改,對班級學習氛圍進行改善。案例分享:某班級有學生小明,課下課上一樣的狀態,不僅自己不在座位上聽課,還打擾其他同學學習,漸漸地班級課堂紀律越來越差。該班級數學教師在這種情況下,任命小明為數學課代表,負責班級內學生與教師間的數學溝通工作。小明想過挨批評,但沒有想到老師不僅沒有批評他還對他委以重任。小明心中的責任感被激發出來,從一名調皮的學生轉變為了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其他學生也在小明的影響下逐漸遵守課堂紀律,學生的學習環境得到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有了穩定增長。
綜上所述,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要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關注學生學習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實踐,使學生在實際動手中提高數學水平;注重學生學習體驗,使學生在師生互動中提高數學水平;注重課堂紀律,使學生在和諧課堂氛圍中提升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李艷芳.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實踐中的興趣培養[J].中國農村教育,2019(17):111.
[2]郎媛.對促進小學低中年級數學教學學習方式的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