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冠星
【摘要】 ?數學學科受其理論性特質的影響,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不具有天然優勢,小學生對于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缺乏熱情,結合新課改教學要求,將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化情境銜接,有助于理論導向實踐,幫助學生在生活運用中感受數學學科價值與意義,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變為綜合思考、實踐探究的能力。本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與理論研究內容,就當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與問題展開了分析,就生活化教學的提升與優化策略進行了深入探討,望能豐富相關課題的研究,為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提供更多理論依據。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情境創設 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5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7-133-0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數學學科是義務教育的重點課程之一,對學生抽象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要求,實踐表明,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將數學理論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化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1.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價值
小學生身心發展尚不完善,年齡通常處于5—13歲之間,此時形象思維發展迅速,對于可視物的感知較強,對抽象概念缺乏興趣。要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就要從生活化教學入手,幫助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在實踐中理解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生活化教學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生活化情境的創設經常伴隨著課堂實踐、課后活動等內容,學生能夠從數學的角度挖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事件、問題,自然而然培養實踐素養。另外,生活化教學還有助于學生創造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豐富多樣的情境創設,為學生提供了多角度解決問題的平臺,促使學生發揮創造力,培養自身個性,強化綜合素質。
2.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與弊端
2.1與學生生活經歷不相匹配
小學生受自身生活環境與身心發展限制,雖已經形成對生活與社會的初步認識,但生活閱歷較少,生活經歷單純。教師與學生存在年齡與閱歷上的鴻溝,部分教師未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展開情境創設,導致課堂導入的生活情境與學生自身生活脫節,學生需要分散注意力理解情境的含義,反而加大了其學習數學理論的難度,也難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2.2情境創設與教學大綱脫節
為了構建更豐富的生活情境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部分教師刻意追求生活實例的多樣性,在課堂中創設多種生活實例,讓小學生目不暇接,雖然引起了學生探究興趣,但小學數學課程時間是有限的,小學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大量不必要的情境創設既占據了大量課堂時間,又分散了學生注意力,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完成。
3.創設小學數學生活情境的策略與分析
3.1創設情境提高數學教學的實踐性
生活化教學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還能引導學生發現與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提高教學實踐性。如在開展“平均數”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為了調動課堂氣氛,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3人小組,各自為同學測量身高,讓學生感受合作的快樂,然后記錄下小組成員身高,在教師的引導下計算本小組的平均身高、班級學生的平均身高,在學生操作、記錄、計算的過程中,能夠自然而然理解平均數的知識內容,同時拉近與同學、老師的距離,讓理論教學更具有實踐性。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強調數學理論知識的運用,讓學生體會數學的魅力,如在學習“圓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找出生活中常見的圓形物體、球狀物體等,如乒乓球、硬幣、碗碟等,讓學生了解圓形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圓形有具體的認識,然后再展開半徑、直徑等理論概念的講解,再讓學生結合上述生活物品,找出它們的半徑、圓心等,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3.2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生活經歷有限,應當導入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情境,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細節、感受生活中的知識,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積極性。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與三角形有關的物品,如紅領巾、三腳架、三角鐵等,讓學生總結所見生活物品的規律,創設積極參與的學習情境,然后展開理論教學,就能引發學生的探索欲,提升學習效率。教師還可以整合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現象,為學生布置力所能及的課后實踐任務,讓學生樂于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如在學習“行程”這一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測量自己上下學所需的時間、從圖書館走到籃球場的時間等,明白行程與速度與時間有關,再如學習“比例尺”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作測量學校小花園的周長、里面花壇的大小、周長等,再與學校給出的平面圖比較,讓學生明白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理論是來之不易的,是無數數學家鉆研、思考的結果,加強對學科的認識,進一步掌握理論概念的內涵。
3.3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素養
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科教育中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也能促進學生知識素養的提升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當重視生活化教學的作用,積極將生活實踐融入數學課堂,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需要明確的是,沒有一種教學方法能夠滿足課堂教學的所有需求,教師可以將生活化教學與分層教學、合作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結合并用,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學習差異,給出綜合性的教育框架,開展多種實踐活動,以應對多種多樣的數學問題。如在學習“統計”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統計超市所有的水果種類與蔬菜種類,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在學習“圓柱體側面積”的知識點時,讓學生開展小組競賽,比賽用紙張制作圓柱體的速度,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讓學生感受競爭與合作的快樂,提升團隊意識。
[ 參 ?考 ?文 ?獻 ]
[1]孫田.芻議利用生活情景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28):171.
[2]彭嬌梅.生活情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8(01):69+74.
[3]潘錦程.點破數學與生活間的那層窗紙——小學數學教小學生活化的實踐[J].科技展望,2017.27(18):232.
[4]楊敏婕.淺析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7(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