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香玲
摘要:口語表達是一項最基本的語文應用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語文新課標的要求。然而,縱觀語文課堂,小學生整體的口語表達水平不容樂觀。文章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以小學語文教學依據,結合筆者多年教學經驗,提出提高小學生語文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表達,提高能力,策略。
筆者從教多年來,擔任過不同年級的語文學科教學,發現不管哪個年級,語文口語交際課教學的效果往往不盡人意。這成因與教師個人教學方式方法有關,但更多的是與學生個人口語表達能力也有相當大的關系。因此,除了教師個人需要不斷加強學習相關教學知識,提高教學能力;還應該采取一些有策略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及查閱相關文獻,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當中有不足的地方,望請各前輩同行多多指正。
一、晨讀培養語感,體會語境中的用語
鼓勵學生堅持每天朗讀文章。每天晨讀時間,學生練習朗讀,在朗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培養語感,還能訓練學生口頭表達流暢性。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引導者,應該重視對學生朗讀的訓練,采取各種激勵方式,調動學生朗讀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樂于讀;引導學生先體會文本蘊含的情感及指導學生對不同作品朗讀情感的變化,體會文章在不同語境中詞語的含義。日復一日地朗讀,為學生語言表達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提高了學生個人的語感和語文素養,為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課前三分鐘“個人說”——為學生創設“說”的平臺
“不敢說”是大多數學生影響口語表達因素之一。學生怯于表達,缺乏自信心和缺少展示機會是緣由之一。為增強學生自信,營造民主教學氛圍,教師應創設一個學生可以自由發揮的平臺,學生在沒有壓力情況下可以充分自由地表達。
借鑒許多名師及一線教師的教學經驗,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將課前三分鐘設為自我展示的平臺——“個人說”。不限制的說的內容及范圍,可以是熱點新聞時事,身邊小小事,校園事件,課間十分鐘,心里話,愿望,評論,節日祝福,分享圖書,講故事等等,只要是學生想要表達的內容,教師都樂于傾聽,讓學生暢所欲言。
在短短的三分鐘里,學生不受限制地勇敢地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口才。這樣,即使是班級學困生也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點燃沉默已久的自信心,以輕松的心態表達自己,日積月累,學生自信心慢慢建立起來,漸漸變得“敢說”了,從而逐漸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合理有效利用現代媒體技術,也是學生自我展示的“無形”的平臺。教師可以每周或定期設定話題,如:遇國慶節,你想對祖國媽媽說什么?或為建國70周年獻禮,以頌祖國為題朗誦或演講,布置學生在家進行個人演說并以錄制視頻形式完成,發布網上進行與他人分享交流,互相學習,即最常見堅持習慣用的微信打卡,發班級群交流等等。這樣,學生不僅可以互相督促練習,互相學習,還能共同進步,這何樂而不為呢?
三、聯系生活實際,巧用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多說”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教師以其反復勸說學生要勇敢說大膽說,倒不如巧妙利用契機,聯系生活實際以身邊事為素材,讓學生多說、“有話可說”。
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演講比賽。比賽前,在準備演講的這一過程,學生反復的地練習演講,教師適時指導學生演講方法、表達技巧,這也是一個學生在逐步提高自己口語表達的過程。在比賽時,引導學生在觀賽中學習他人聲情并茂的演講,學習他人表達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將自己觀點大方自信地說出來,如何以情感打動他人等等,對比自身的不足,發現自己優缺點,揚長避短;引導學生總結口語表達哪些方面的要加強練習,同時教導學生這是一種磨煉自己和展示自己口才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
教師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學校舉辦的經典誦讀比賽。讓學生多讀,這也是另一種形式地“說”。學生在反復誦讀練習中,教師教給學生如何讀出自己的情感,如何懂得內容,并給學生范讀,對發音、吐字、停頓、語調、重音、語速等方面加強指導,這即是教給學生“說”的方法,同時能有效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每月定期舉行班級讀書交流、故事分享會。交流與分享是雙向互動的活動,即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體現。在雙向互動交流分享過程中,學生要把書中內容、故事大意用簡潔語言概括出來,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這是學生學習如何向他人完整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學生學習怎樣把話“說清楚、完整”的過程,這是培養和增強學生概括能力的有效舉措。
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親身體驗的活動作為學生“說”的素材,讓學生“有話可說”。如愛心義賣:學生在義賣活動過程中與同學有交流,這也是在真實情境下,他們會商量如何將商品推銷出去,怎樣說服其他圍觀的同學來購買本班的商品;而作為顧客的同學,又怎樣進行討價,還價的?還有諸多現場面對面交流情況等等,這些就是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運用的一種體現?;顒咏Y束,教師組織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深刻感受到能憑自己的能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為此而感到自豪,同時也深刻理解義賣的意義。這是學生“說真話、露真情”的最真實的表現。此外校運會、藝術節活動,六一活動、德育實踐活動等,活動結束后,開一次主題班會,讓學生先回憶活動過程, 并簡要說說活動內容,再說說自己的體會及感受。學生親身體驗的活動,感受必定是最深刻最真實,學生肯定有許多話語迫不及待與同學分享交流,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將活動過程及感受寫下來,這樣既訓練和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又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
四、巧利用課本教學,當堂生成——培養能說、會說
課堂閱讀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閱讀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實踐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有趣、活潑且生動地交際環境,營造良好的交際氛圍,促使學生能夠產生一定的交流和表達欲望,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互動,讓學樂于表達。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時間,創設平臺,多讓學生“說”。如學習完課文后,讓學生及時交流課后思考題;鼓勵學生對課本質疑;說說學習課文后有什么感受;簡評故事人物;與文中人物對話,對課文內容續編,如《小木偶的故事》續編等等,精心設計這些話題,在學生理解文本基礎上,說出自己的見解,不僅落實了教學任務,還訓練了學生概括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實施有效策略,創設多種途徑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敢“說”,創設平臺讓學生多“說”,逐漸使學生達到會“說”、能“多說”的目標,使學生能清楚、完整地向他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周衍會.淺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A].學周刊,2019(24)
[2]張克利.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實效策略[A].學周刊,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