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輝
摘 要: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探究生物問題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就能極大地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提問;策略
生物課是初中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實現新課標在初中教學中勢在必行。目前我國的課堂提問模式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生物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對生物課堂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而且能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提問的重要性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對拓展學生的思維有積極作用,提問的有效性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與求知欲,而且能促進他們自主探索的決心,有利于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好的提問能讓學生產生熱情,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使得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活躍課堂氛圍,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課堂提問不僅能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激活學生思維,發展他們的潛在能力。
二、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策略
(一)增強自信,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增強自信,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是中學生提高提問的前提條件。例如,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會注重師道尊嚴,總認為老師比學生閱歷豐富,理論功底扎實,常以權威自居。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迷信教師,不敢質疑教師,導致課堂無人敢問。學生認為自己的問題、答案等都是錯的,對自己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不敢提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改變自己,貼近學生實際,增強學生自信,培養學生的主動質疑精神。例如,在講解人體是由206塊骨骼組成的時,就有的放矢地設疑:“我們每個人的骨骼都一定是206塊嗎?”學生立即對這句話產生了質疑,提出了“如果缺胳膊少腿就小于206塊”“如果是先天性的多指就大于206塊”等等很多假設,這是老師及時肯定學生的回答,表揚他們的思維敏捷,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質疑精神。
(二)創設民主氛圍,使學生敢問
在提倡探究性學習的今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愛護和尊重學生的質疑,耐心而細致地傾聽學生的提問,創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的焦慮和緊張,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完成學習。比如,在上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上冊《顯微鏡的使用》這一課時,七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他們沒有見過顯微鏡,對顯微鏡充滿好奇。在上實驗課時,他們常常在老師的視線外做些小動作,會偷偷觀察一張白紙或一根頭發,甚至一個小昆蟲。老師發現這種情況時,不應該強令禁止,而應該去引導他們。耐心地發問:你們看到圖像沒有?為什么看不到?讓他們思考:用顯微鏡觀察應該用什么樣的材料?這樣,學生就會對“觀察材料必須是薄而且透明的”這個要求充分了解,同時,學生的好奇心得到很好地保護。
(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多問
3.1開展學生實驗,誘導學生質疑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物現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比如,北師大教材七年級上冊《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其中“光合作用”的發現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事例。實驗中驗證“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是一個引導學生提問的非常好的素材。實驗過程通過遮光、照光、脫色、染色這些過程,來檢驗淀粉的存在。整個過程,是一種嚴謹的過程,體現了一種科學探究思想。因此,在實施實驗教學時,可以做兩方面的探索:第一,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第二,讓學生積極參加到實驗中去,如遮光和脫色,讓學生充分感知過程。待實驗結束以后,可以這樣提問:“為什么對葉片進行部分遮光?”“實驗前為什么要對葉片進行暗處理?”“為什么葉子的一部分要用不透光紙遮蓋,然后在實驗前放到陽光下照射2~3小時?”“為什么葉片放入酒精后不能直接加熱要隔水加熱?”等問題,學生一定會信手拈來。
3.2適時采用多媒體,喚起學生質疑
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如實物投影儀、VCD、電腦等多媒體充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需要,精心設計“課件”,為學生創設最佳的“視聽”情景。比如,在學習“驗證植物呼吸要放出熱量”這一探究活動時,由于需要五六個小時才能完成探究活動,老師可以采取制作FLASH動畫,很形象地把溫度計指數的變化直觀地展現給大家,學生們的思緒緊隨著蔓延開來,“兩個保溫瓶的溫度計指數為什么變化不一樣呢?”“溫度計的指數為什么會上升呢?”“使溫度計指數上升的熱量來自哪里呢?”等問題也隨之而來。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會大大提高。
(四)教給質疑的方法,使學生會問
4.1充分利用課本上現有的問題,在學生弄懂和
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可以提出更多的問題。如“吸收作用”這一節,課后有這樣一道思考題:為什么一次施肥過多,會造成“燒苗”?在弄明白該題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質疑,學生就會提出很多有關這方面的問題:1.吃了過咸的食物多了為什么會感覺口渴?2.制作糖拌西紅柿和鹽拌青菜,為什么盤子里會出現很多水?3.為什么夏天喝濃度高的飲料越喝越口渴?對這些問題的提出,就是學生學習了課本上的提問方式,從而知道怎樣提出高質量問題的結果。
4.2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模仿,并且
學習他人的提問方式。比如,在《基因是性狀遺傳的物質基礎》這一節教學中,課前教師可精心創設這樣一組問題:1.父母把什么傳給孩子呢?2.什么是基因?3.基因與染色體、DNA之間是什么關系?4.基因是不是成對出現的?這些問題的設計,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會潛移默化地去運用,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五)立足評價過程,使學生善問
有時,一句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教師要將賞識教育引用到課堂教學中。學會欣賞每一位學生,對每一個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例如,在學習了《預防傳染病》后,有的學生就發表了“我們可不可以利用把感染者全部殺死的方法來預防傳染病?”“在傳染病流行的時候,我們全部跑到月球上去不就安全了嗎?”等一些奇特的疑問,這時候老師首先應該肯定他們積極思考問題了,并且用“你很有思想”等賞識性評價來表揚他們發散思維能力很強,然后再委婉地告訴他們的想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可操作性,這樣不但激發了他們思考和提問的積極性,而且還完善了知識的鞏固和延伸。在課后的學習中,引導學生積極探討課堂上未解決的問題,同時,運用新學的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作出評價。
增強課堂提問,對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長遠而又有意義的事情,它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設條件。“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不斷提高學生的提問效率是創新的起點,學生也只有在不斷地試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努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會嘗到樂趣,從而實現創造力的培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敏.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提問的小技巧[J].課程教育研究,2018(25):181-182.
[2]楊偉紅,高明.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提問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305.
[3]劉文達.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