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琳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學習的基礎課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已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傳統的教育理念已不滿足現代式教育模式,在當前背景下,開展微課教學這一新的教學方式,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筆者結合自身數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如下策略方針。(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教育;小學數學;微課教學
數學在小學階段屬于數學知識由淺入深的鏈接階段,而且數學對于小學學習階段是很重要的。不僅影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而且關系到數學知識的積淀與累積,對學生的發展尤為重要。因此,為了使學生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習效率可以得到顯著提高,對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顯得尤為重要。
一、利用微課落實數學學科的課前預習
在進行小學數學第一堂課時,教師與學生可以進行互相自我介紹認識自己,還要對學生提出一點要求,首先,教師要提醒學生讓提前進行課前預習工作,認真研究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整理好相關的學習資料,在上課的過程中就不用為了知識點的不熟悉而耽誤聽課狀態,而導致教師的講課思路被打斷,從而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注意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前預習,使學生每次在上課前,都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去學習,同時在上課時能快速的做好筆記,可以更快的與老師進行互動,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時,由于上課時教師無法充分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課上的學習情況,只能告訴學生上課前一定做好預習工作,讓部分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能更好的掌握今天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這時學生便可利用微課平臺,搜尋自己在課上未掌握的知識點,并進行自學,其中發現自身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理解問題的過程,就是落實微課實效性的過程。此外,由于微課主要是通過一些圖片、影像以及聲頻等形式傳授知識內容,因此學生可以通過微課平臺了解一些課上較難的知識點,促使學生可通過微課平臺彌補課上教學的缺陷,并在學習過程中總結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綜合性數學能力。
二、分析在數學課堂講解階段的好處
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注重課堂氣氛的營造,也不知道怎么和同學多交流,唯恐天下不亂,形成了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大部分都在聽老師授課,整節課下來,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這樣會形成壓抑學習氣氛,使學生的學習壓力更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微課教學,利用微課演示實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正確性。
例如,教師在進行六年級“統計與概率”的課程教授時,可經由微課平臺向學生播放一段商場玩具大促銷的統計學的視頻資料。由于該動畫場景在學生群體較為受歡迎,促使學生可以認真觀看視頻,并深入思考統計與概率的知識,這時教師可在學生注意力極其集中的情況下引入統計與概率的定義、特點等教學內容,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并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
三、分析在數學課后作業布置利用微課的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必要時期,由于不同學生數學知識掌握的差異,有些學生具有豐富的動手能力,有些學生具有豐富的思維能力,所以,在課后作業練習時,我可以布置分層作業的數學教學,去培養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能力,實現互補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進行“圓柱與圓錐”的課后作業布置時,可利用微課平臺針對學生學習具體情況以及實際需求,將數學作業設為闖關的形式,并列出A、B、C三個等級,基本題目設置:主要是對教材中基礎知識的設置,如基礎的定義、定理的理解,基礎例題、數學公式的題目,適用于C組的學生練習;綜合性題目設置:主要偏向于在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及題目變式,相對第一種題目有些難度,這適用于B組學生練習;思維性題目設置:需要設計一些開放性、邏輯性偏高的數學習題,注重于理解、想象、運用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適合用于A組的學生練習;通過這樣的模式,使學生可按照自身學習情況自主進行選擇作業練習,當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后,可向上挑戰較為困難的習題,培養學生不斷挑戰自我能力的信心,并在闖關、冒險的微課游戲平臺下,不斷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而且能促使學生的個性發展,有效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對學生學習尤為重要,關系到數學知識由易到難的良性過渡,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可結合課程教學內容,融合信息技術下創新發展而來的微課教學模式,將數學課程的課前準備、課程講解以及課后拓展等教學階段均布置的按部就班,促使學生可以依據個人學習情況有的放矢的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符合新課改理念下對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陳麗英.運用微課 優化教學——論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140-141.
[2]魏迎梅.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與實踐[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一)[C].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