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敏
摘 ? 要:種子是農業生產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培育和推廣農作物新品種是農業增產的重要手段。鎮原縣近年來在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就鎮原縣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工作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作物新品種;推廣現狀;對策建議
近年來,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加速推進全縣農作物新品種更新換代的步伐,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鎮原縣通過嚴把市場準入關、查處種子案件、開展新品種試驗示范等工作,全縣新品種引進與推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何做好鎮原縣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工作,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亟須探討解決。
1 ? 鎮原縣農作物新品種推廣現狀
鎮原縣地處甘肅省東部,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7.5~9.5 ℃,降水量40~580 mm,無霜期140~180 d,晝夜溫差大,降水量適中,有利于開展農業生產工作。全縣農作物種植以小麥、玉米為主。小麥播種面積2.33萬hm2,玉米播種面積5.67萬hm2,農作物良種普及率100%。據統計,鎮原縣內有2家種子企業負責全縣良種供應工作,每年進入縣內銷售的玉米品種有150個左右,以緊湊密制型品種為主、種植大棒型品種為輔,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糧飼兼用型玉米品種正在逐步推廣普及。在全縣大面積推廣種植的小麥品種有隴鑒、隴育、寧麥系列共15個。農作物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的全面推廣,有效提升了單產和品質,帶動了當地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了良好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環境[1]。
2 存在的問題
2.1 ? 基層推廣隊伍力量薄弱
鎮原縣種子管理機構中,全站現有工作人員17人,其中中級職稱3人、初級職稱5人、非專業技術9人。最高學歷為本科學歷7個,大專學歷4個,中專及以下學歷6個;農學專業11個,非農學專業6個,從事農業新品種推廣工作僅僅5人,工作任務重,力量薄弱。同時,由于專業知識不足,在新品種試驗、示范工作中,在田間管理、試驗記載、病蟲害判定與防治等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2.2 ? 工作經費保障不足
近年來,根據省市安排,鎮原縣承擔了國家玉米產業體系、甘肅省玉米產業體系、甘肅省中晚熟組玉米新雜交種區域試驗等國家和省級品種試驗、示范任務。但鎮原縣作為深度貧困縣,縣級財政資金主要用于精準扶貧工作,縣種子管理站專項工作經費逐年減少,導致除承擔上級下達的試驗示范任務以外,其他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工作均無力開展。
2.3 ? 未引先推現象比較普遍
部分生產企業為了加快擴大已審定新品種推廣面積,直接尋找并組織當地農民開展試種。也有部分種子經營門店未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將雖經審定但未經當地試種試驗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和不了解品種特征特性和栽培技術的非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推入市場,導致種子市場比較雜亂。
2.4 ? 品種雜多難以選擇
隨著種子經營主體和新品種數量急劇增加、種子經營由固定門店銷售到經銷商走鄉入戶宣傳推銷的變化,個別經銷商單方面地夸大宣傳新品種增產特性而忽略了品種適應性,導致減產或絕收的現象發生。農民群眾面對眾多的新品種,更加愿意憑種植經驗選擇種過的老品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適應性強、產量表現突出的新品種的推廣[2]。
2.5 ? 良種良法集成推廣嚴重脫節
隨著大多數鄉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從事種植業的人員因于結構老齡化、文化程度低,對新品種和配套新技術接受能力弱,使得新品種高產栽培配套技術推廣工作進展緩慢,新品種的增產、抗病、抗旱等優良性狀難以在大田生產中充分發揮,達不到增產增收目的,反而不利于新品種和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
3 ? 對策及建議
3.1 ? 高度重視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工作
種子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料,優良新品種又是農業增產的關鍵因素。新品種試驗、示范是良種良法推廣最基本的工作措施之一,也是種子管理、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主要職能。種子管理部門應高度重視,積極宣講開展農作物新品種引進示范工作的重要性,努力爭取縣級及縣級以上財政的支持和保障,科學合理建設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全面開展縣級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工作,為農業新品種和高產栽培新技術推廣工作搭建平臺,奠定良好的基礎。
3.2 ? 提高農作物新品種影響力
結合當地自然環境和生產條件,研究制定出新品種優質高產栽培技術,依托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放心農資三下鄉”等活動和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新品種的特征特性和栽培要點,真正做到良種良法配套。同時,建議由縣種子管理部門負責統籌安排,組織適宜轄區推廣的新品種生產企業,在各鄉鎮開展新品種及其配套栽培技術的宣傳推廣和培訓工作。
3.3 ? 及時發布指導意見
縣種子管理部門針對新品種的產量、生育期、適應性、當地的氣候條件等,通過開展引進試驗,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制定發布鎮原縣農作物品種布局意見,防止盲目推廣,杜絕人為造成新品種的“多、亂、雜”問題的發生。
3.4 ? 嚴查種子市場
針對種子市場混亂、未審先推、未試先推、假冒偽劣、夸大宣傳、跨出適種范圍銷售等各種種子市場亂象,縣種子管理部門與公安、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執法,將掃黑除惡與種子市場執法結合企業,對縣域內種子市場開展一次橫向覆蓋全縣各鄉鎮、村組,縱深到種子經營門店、種植大戶的種子市場大檢查,堅決打擊一批違法生產、經營企業和人員,查處一批假冒偽劣、未試先退、夸大宣傳的經營門店,引導規范一批超適種范圍銷售行為,凈化種子市場,為現代農業發展供好種。
3.5 ? 多渠道進行推廣
通過組織轄區內的農技人員、種子經營人員、種植大戶、農民群眾觀摩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全面展示引進試驗示范的各個新品種的特征特性、抗病性、產量水平等農藝性狀,并宣講與之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從而擴大新品種的影響力。另外,引導當地農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采取“農業企業+合作社+生產基地”和“農業企業+農戶”等方式開展農業生產工作,更好地推廣農業新技術和與之配套的高產集成栽培技術,增加農民收益。
參考文獻:
[ 1 ] 程升.淺議如何做好農作物新品種的試驗和示范[J].農業與技術,2018,38(8):19,21.
[ 2 ] 王英杰,薛淑玲.夏縣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推廣現狀探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7(10):37-38,40.
(收稿日期: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