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摘要]目的:探討腦出血患者護理中開展預見性護理程序的效果。方法:抽選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間醫治的腦出血患者(90例)開展研究,單雙號法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各45例。在對照組患者中,開展常規護理,而觀察組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預見性護理程序,對比并發癥、護理滿意度、住院天數以及入院后開始治療護理時間。結果:對比并發癥總發生率,對照組高于觀察組(P<0.05)。對比護理總滿意度,對照組低于觀察組(P<0.05)。對比住院天數,對照組長于觀察組(P<0.05)。對比入院后開始治療護理時間,對照組長于觀察組(P<0.05)。結論:在腦出血患者的護理中,開展預見性護理程序可使患者盡快得到治療和護理,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促進患者康復,并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腦出血;預見性護理程序: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9-0167-02
對于腦出血來說,是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其發生同心腦血管病存在一定關系,腦出血患者大都伴高血壓,常見病因是瘤卒中、溶栓治療、抗凝治療、腦動脈炎、煙霧病、腦淀粉樣血管病、梗死后出血、血液病、腦動脈瘤、腦動脈畸形,最常見病因是高血壓并發動脈硬化(細小動脈)。腦出血發病主要是在原有的腦血管病變和高血壓基礎上,外加因素(用力等)使血壓驟然升高導致的。腦出血患者的主要表現是運動障礙、意識障礙、頭痛頭暈、嘔吐,死亡率、殘疾率均很高,如果治療不及時,易出現心力衰竭、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所以除了關注患者治療之外,還應關注患者的護理措施。為探討腦出血患者護理中開展預見性護理程序的效果,抽選在我院醫治的腦出血患者(90例)開展研究,研究內容為: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選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間醫治的腦出血患者(90例)開展研究,單雙號法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各45例。在觀察組中,女性20例、男性25例;其年齡在53~78歲間,平均為(64.19±2.38)歲。在對照組中,女性19例、男性26例;其年齡在52~77歲間,平均為(64.12±2.33)歲。通過分析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資料,發現P>0.05,也就是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所以可兩組進行本次研究。
1.2方法在對照組患者中,開展常規護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跟蹤了解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而觀察組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預見性護理程序:先構建責任小組,成員主要是專業素質強的一些護理人員,給予小組成員預見性護理流程和腦出血知識等培訓以及考核。有效制定預見性護理程序,護理以程序為導向,從而提高救治效果和降低并發癥,給予患者科學的、全面的評估,并結合臨床經驗為患者制定護理程序。具體是:(1)在患者入院前通知要暫備空床,備好藥品、搶救物品、搶救儀器,做好輸液準備工作,在患者入院后,用最快速度把患者推到床邊,確保患者平穩的、安全的躺在床上,同時抬高床頭15-30°減輕、緩解腦水腫。密切監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呼吸、血壓、心率等,詳細記錄,在患者出現體溫超過38℃、血壓波動、血壓上升、脈搏減弱、嘔吐等情況時,及時上報給醫生并協助醫生進行針對性處理。每半小時觀察一次患者瞳孔變化。(2)并發癥的預防:①肺部感染:患者病房要定期通風換氣,并保證溫度、濕度等適宜。給予患者正確咳嗽指導,囑家屬或者護理人員在患者咳嗽時輕拍其背部,緩解咳嗽,及時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如有必要可給予患者吸氧,利于受損腦組織的新陳代謝以及腦功能恢復;同時要最好患者的口腔護理,避免“病從口入”而引發肺部感染,及時清除食物殘渣和口腔分泌物,給予吞咽困難者鼻飼營養,鼻飼前沖洗管路、充分吸痰、協助患者翻身,給予患者高維生素、高蛋白食物,提高抵抗力而降低肺部感染發生風險。嚴重缺氧者立即切開氣管,進行機械通氣,密切觀察傷口是否出血,并確保切開處清潔、干燥,定期換藥。②泌尿系統感染:因為腦出血患者要長期臥床,活動量明顯減少,易發生泌尿道感染。為預防泌尿道感染,要密切觀察記錄患者的日常尿量,并控制輸液量以及輸液速度,還要確保患者攝入充足的水分。而且要在每天晚上睡覺前,擦洗患者的尿道口。③壓瘡預防:定期更換被褥床單,并確保床單整潔、干凈、無異物,定期輔助患者翻身。④便秘預防:因患者長期臥床,很少活動,易便秘,患者便秘后用力排便易致使患者再次發生腦出血,所以要調整患者的臥床姿勢,囑其多飲水,同時要合理安排患者飲食,使患者多食粗纖維、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水果,利于腸道蠕動,降低便秘發生的風險。⑤其他并發癥的預防護理:為避免口腔感染、消化道出血,要做好日常的口腔清潔工作,囑患者使用易消化的食物。
1.3觀察指標在患者入院后,開始觀察入院到得到治療護理的時間;密切觀察患者的住院天數以及并發癥(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口腔感染、便秘、壓瘡)等情況。
1.4評價標準
護理滿意度,我院自行研制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情況,一百分滿分,細分成不滿意(低于50分)、一般滿意(50-80分)、非常滿意(80分以上)。
1.5統計學分析本研究數據經SPSS21.0軟件做分析,(x±s)表示住院天數以及入院后開始治療護理時間,開展t檢驗,(%)表示并發癥、護理滿意度,開展x檢驗,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總結并發癥對比并發癥總發生率,對照組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1。
2.2總結護理滿意度對比護理總滿意度,對照組低于觀察組(P<0.05)。見表2。
2.3總結住院天數以及入院后開始治療護理時間對比住院天數,對照組長于觀察組(P<0.05)。對比入院后開始治療護理時間,對照組長于觀察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對于腦出血來說,屬于神經外科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患者大都伴意識障礙,而且疾病會對患者身體的反射能力產生干擾,不能及時排出痰液、分泌物等,易發生肺部感染。同時,患者的情緒易出現大幅度的波動,易發生一系列并發癥,嚴重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臨床常規護理程序中的護理措施存在機械性、盲目性以及隨意性,不夠嚴謹和全面,甚至會延長護理操作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整體護理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預見性護理程序就是指在患者入院前,提前準備好各種藥品、急救設備等,使患者在入院后盡快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而提高護理的主動性以及預見性,防止因治療護理等準備不充足導致患者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在預見性護理程序中,合理設計護理程序,妥善處理各類常見的問題,并強化同患者和家屬的溝通,確保關系和諧,同時還能提高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以及積極性。同常規護理程序比較來說,預見性護理程序把患者當做各項護理服務中心,按患者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并全面分析、監測患者的病情,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并認真落實。預見性護理程序本著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使患者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以及社會需求等得到滿足,提升護理質量以及患者滿意度,利于患者盡早康復。
總之,在腦出血患者的護理中,開展預見性護理程序可使患者盡快得到治療和護理,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促進患者康復,并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