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娜追
摘 要:教學優化是教育教學一直注重的方面,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對于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而言,教師應當順應當前的教育形式,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進行教學優化,促進學生化學能力的綜合提升。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優化;核心素養;策略研究
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對于學生而言至關重要,所以,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不能墨守成規,而是應當與時俱進,追求突破與創新。也就是說,教師應當對新課程標準進行全面而詳細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將其落實到平時的化學教學中。此外,教師還應當學習多種新興的教學方式與策略,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運用和調整。如此一來,不僅高中化學課堂會煥然一新,學生的化學學習體驗會得到優化,學生的化學綜合能力也會得到發展。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核心素養下化學教學的優化策略進行探究。
一、妙用生活
所謂的巧用生活即是將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到高中化學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到化學與生活的聯系,也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因此,首先教師應當對要教學的化學內容進行詳細的了解;其次,教師應當將具體的化學知識點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第三,教師應當選擇合適的方式與恰當的時機將生活中的事物融入進化學教學中。如此一來,學生對生活會有新的認識,對化學也會有新的了解。
例如:在進行“物質的分類”的教學時,我從生活分類的角度給學生進行了教學引入。具體來說,我用圖片的形式給學生展示了幾種生活中常見的分類,比如超市中的商品會按照用途編碼分類;不同的垃圾會有不同的分類;美食分為幾大菜系,等等。圖片中的內容學生在生活中都非常熟悉,大多數學生在看圖片時會進行小聲的交流討論。最后一張圖片上是各種化學物質,并有寫有“物質的分類”這樣的文字內容,前面的圖片鋪墊已經讓學生有了分類的意識,因此看到最后一張圖片的時候,學生會自然而然地進行分類,比如有學生說物質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也有學生說物質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等等。由此可見,生活鋪墊可以激發學生的化學思考。因此,教師應當注重生活的妙用。
二、巧設問題
巧設問題即是巧妙地設計多種多樣的問題來進行化學教學。問題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也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因此,教師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度進行問題設計。也就是說,一是活躍課堂氛圍的角度,教師的設計的問題需要具有趣味性與互動性;二是加深學生探究的角度,教師設計的問題需要留有一定的思考的空間;三是擴寬學生知識范圍的角度,教師設計的問題應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
例如:在進行“金屬的化學性質 ”對教學時,我先用兩個問題讓學生進行了學習回顧,又用一個趣味問題引發了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的思考。具體來說,我先用圖片展示出了青銅劍、鐵鍋等物品,在圖片旁提出了兩個問題,即:(1)什么是金屬材料?(2)金屬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質?通過對這兩個的問題的解答,學生對金屬材料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接下來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趣味性的情境問題,即:在拿破侖時期。一次宴會上,皇宮貴族們為了顯示自己地位的高貴,都選用金制、銀 制的餐具。惟獨拿破侖用的是鋁制的餐具,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很多學生心里有了隱隱的猜測,比如拿破侖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或者這其中隱藏著一些化學知識,等等。學生的好奇心完全被激發了出來,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表現得非常積極。因此,教師應當善用問題提問。
三、多樣實踐
多樣實踐即是讓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實踐學習或者實踐活動。實踐不僅可以極大程度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化學課程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踐學習,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學習情況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的實踐學習任務,讓學生體會到實踐學習的樂趣與自主學習的成就感,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
例如:在進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教學時,在學到氯氣可以制作消毒劑和漂白劑時,學生非常好奇,比如有學生問:“是生活中常見的消毒劑和漂白劑嗎?”鑒于此,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實踐任務。具體來說,我讓學生回家以后將家里的消毒劑或者漂白劑拿出來,觀察其成分。并用實際應用一下漂白劑,比如,用漂白劑漂白一下白色衣服上的污漬,切實感受漂白劑的效力。此外,學生還需要通過上網或者去超市中觀察的方式,了解一下市面上常見的消毒劑和漂白劑,觀察其成分及其差別?對于這類實踐性很強的課后學習任務,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比如有學生將超市中的幾類漂白劑的成分拍照之后進行對比分析。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的綜合素養會得到顯著提升。
總而言之,化學有趣又神秘,教師在教學時應當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趣味,進而積極學習,體會到化學的神秘,進而主動探索。也就是說,教師應當運用多種策略進行化學教學,讓學生多角度地認識化學,學習化學,進而獲得化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永謙,趙莉娜.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探討[J].名師在線,2018(15):4-5.
[2]宋光禎.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J].發展,2018(0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