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學習興趣是督促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強化劑,因而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幫助學生學好數學這門學科,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需要對自己教學的策略進行創新和優化,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性格特征,進而能夠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本文筆者基于此,提出了創設教學情境、精心設計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和聯系生活實際四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數學興趣;有效激發;小學數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數學教師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很有可能脫離了教師的指導和督促之后就會停止數學知識的學習,他們的知識積累也就會止步不前。因而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學生的未來并無法有著很順利的發展。因而當小學生正處于學習數學的基礎階段時,數學教師就必須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深遠的影響,因為小學生的情感比較豐富,也特別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波動,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比沉悶刻板的課堂氛圍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這時小學數學就需要采取措施來讓自己的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其中創設教學情境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師通過結合自己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各種類型的教學情境,符合學生的性格特征,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在體驗中感受到數學的神奇之處,進而對其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克和千克》這一節內容的課堂教學中,筆者就會為學生創設一個實物情境,讓他們自己去感受物體的重量。首先筆者會將電子秤和各種重量的蘋果帶到課堂上。然后筆者會通過電子秤量出1千克的物體重量,并且讓學生親自去感受這一重量。接下來筆者就會拿出兩個看起來差不大的蘋果,讓學生通過掂量和估計來猜測哪個蘋果更重一些。除此之外,筆者還會讓學生選擇自己周圍能夠觸及到的物品,如橡皮、文具盒、書本等,進而去猜測其重量。最后筆者會將這些物品依次進行稱重。筆者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物品的重量,進而能夠對其有著清晰的認知。
二、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興趣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選擇的是填鴨式的講解策略,這就導致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是教師單方面傳輸的,他們只是機械地進行接受。這樣的話,學生根本無法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時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為學生進行問題的精心設計,進而讓他們帶著問題和思考去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要想達到這一點,小學數學教師所選擇的問題難度必須符合學生的學習基礎,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感,而不是失敗的挫敗感。例如:在進行《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節內容的課堂教學中,筆者需要讓學生自主去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但如果筆者沒有用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維,學生耗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也無法想到這一點,也會因此消磨掉自己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這時筆者就為學生設計了如下問題:1、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嗎?2、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會和這些圖形有關,你們能找出其中的聯系嗎?對于第一個問題,筆者會選擇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回答;對于第二個問題,筆者則會選擇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回答。除此之外,筆者還為回答問題的學生準備了獎勵。這樣的話,他們就能夠對接下來的數學學習充滿興趣。
三、小組合作探究,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之所以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數學知識讓他們感到難以理解。這時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措施,進而讓學生從孤軍奮戰的狀態轉變為團體作戰的狀態。學生和學生之間總是有話題和默契存在的,一起學習的現狀會讓他們的動力更加充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小組之間設置各種各樣的競爭活動,進而讓小學生的競爭心理督促著他們積極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例如:筆者每次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都會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檢測,并根據檢測的結果將他們分成優秀、良好和及格三個層次。接下來筆者就會讓這三個層次的學生按照1:2:1的比例進行自由分組。在課堂上,筆者就會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知識的自主探究。為了讓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筆者會讓學生根據抽簽的形式來決定他們的競爭小組。然后筆者就會從各個方面讓他們彼此之間展開競爭,如上課聽講的態度、回答問題的次數等。這樣一來,學生之間的學習氛圍就會變得緊張而又濃厚,他們的學習效率也會得到提高。
四、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具有實用性的明顯特征,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這樣的話,學生才能夠明白數學知識并不是那么神秘,也并不是那么難以攻克的。除此之外,每當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了生活中出現的一個個難題時,他們就會因此產生強烈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則會激勵著他們對數學知識更加充滿興趣。因而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聯系現實生活,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進行《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節內容的課堂教學之前,筆者就讓學生去陪父母一起去超市進行購物,進而了解到小數加法和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筆者就會讓學生去敘述一下購物的整個過程,進而為學習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相關知識做好鋪墊。接下來筆者就會讓學生進行售貨員和顧客角色的扮演,進而在此過程中激發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無限學習興趣。這樣的話,筆者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活動就會變得十分順利,學生也能夠受益匪淺,他們日后在購物的時候就能夠為爸爸媽媽去計算要花費的錢數,并能夠因此得到父母的認可。這就會讓他們產生自豪感,進而充滿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其知識取之于生活,也用之于生活。因為生活素材的源源不斷,小學生也必須走在不斷探索數學新知識的道路上,小學數學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首先要做的也就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的話,他們就能夠調動自己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即使沒有教師的督促也能夠自主去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鄒瑞鈞.數學課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江西教育,2018(30):68.
[2]李文娟.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興趣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