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信倫
摘 要: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十分關注數學知識的傳遞方式,認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再在此過程中突出小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導小學生形成主動學習、樂于探究的學習意識,以便通過小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來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積極利用教育游戲來喚起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保小學生可以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本文將從以數學游戲豐富課堂活動、以數學游戲完善作業形式、以游戲精神優化學生品質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實施游戲教學改革。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教學、應用體現
一開始,小學數學教學并不關注教學形式,認為只要按時、按量將數學知識傳遞給小學生即可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普遍選擇了灌輸式教學法,導致小學生逐漸變成了“知識容器”。然而,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新鮮感,而這種一成不變、且毫無自主權利的教學活動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情感,難以促使小學生保持積極進取的思維狀態。可想而知,如果缺少了小學生的主動配合,那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難以實現有效發展的。因此,實施激趣教學,讓小學生重新喜歡上數學學習則成為現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實施游戲化教學改革,突出數學游戲的趣味性,以便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一、以數學游戲豐富課堂活動
單純的理論灌輸活動很容易讓小學生昏昏欲睡,再加上數學學科本身就比較枯燥無趣,所以小學生很難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因此,在實施游戲教學改革時,小學數學教師便要及時在數學課堂上組織游戲教學,讓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重現活力與魅力,切實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小學生在游戲的驅動下自主學習、遷移數學知識。
就如在“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一個“釣魚”游戲。筆者會準備一副撲克牌,學生以4人為一組依次抽取三張牌,然后由筆者繼續抽取五張牌,展示數字,作為“小魚”。接著,第一位同學要摸第四章牌,檢查自己手中的牌是否能夠與“小魚”組成14,如果組成,則可將其組合起來扣下,表示自己已經釣到魚;如果不能組成14,那么則需說“過”,由下一位同學“釣魚”,最終先出完牌的學生獲勝。這個釣魚游戲可以積極訓練小學生的口算、心算能力,而且趣味性十足,對小學生的吸引力很大,所以絕大多數小學生都會自主參與游戲探究,積極練習20以內的加法算法。
二、以數學游戲完善作業形式
數學作業是小學數學學科的基本資源,也是小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活動,但是小學生對單一的紙筆練習活動卻并不感興趣,根本原因則是數學作業缺少趣味性、針對性。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積極利用數學游戲來拓展數學作業的形式與內容,引導小學生們以動態的、多變的游戲來鞏固數學所學,從而切實優化小學生做作業的感受,促使小學生愛上做作業,喜歡上數學學習。
就如在“認識人民幣”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一個體驗類數學游戲。游戲規則為:小學生需在放學后與家長一同購物,詳細記錄每一件商品的單價、購物數量,以及最終的消費金額,以便積極利用“認識人民幣”一課重點知識解決現實問題。這個體驗游戲很好地消除了小學生對數學作業的不良感受,使其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了元、角、分知識與單位換算算法,切實完善了小學生的理論認識,優化了小學生的學習感官。然后,小學生便需將購物記錄作為作業交給筆者,由筆者檢查小學生是否正確應用了“認識人民幣”一課知識。如此一來,我們便可很好地優化了數學作業質量,保護了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以游戲精神優化學生品質
之所以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推廣游戲教學法,不僅僅是因為教育游戲可以有效達到激趣目的,優化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感官,也是因為教育游戲蘊含著豐富的游戲精神,可以優化小學生的品格發育,改善小學生的價值觀,使其產生數學欣賞意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利用游戲精神來改善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切實將智育與德育結合起來,確保小學生可以通過數學學習實現全面進步。
就如在“表內乘法(一)”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一個定時炸彈,然后鼓勵小學生自主設計乘法計算題目,輪流解答、設題,而當炸彈響起之時,如果小學生沒有正確解答乘法問題,則需接受游戲乘法。這個游戲在全班范圍內營造了一種緊張的氛圍,也讓小學生高度集中了自己的注意力。借助這一炸彈游戲,筆者強調了紀律、時間觀念,小學生不可故意拖延游戲時間,或者在游戲中相互指責,懂得尊重對手、遵守規則、意識到公平競爭的重要性,否則即便學生取得游戲勝利,也需接受一定的游戲懲罰。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游戲教學法是為了促使小學生以更加主動、投入的姿態去學習數學,而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積極根據數學知識來創編、引入教育游戲,兼顧教育性與娛樂性,以便進一步引導小學生在數學游戲探索中提升自己的數學水平與心智發展。
參考文獻
[1]付宇.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討[J].才智,2018(34):38.
[2]吳雪瓊.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8(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