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斌
摘? 要:語文是語言和文化的結合,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基礎科目的基礎,讓學生學好小學語文至關重要。課堂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方法和技能的主要場所,可以說課堂教學的有效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發展。由此可見,只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才能讓學生學好語文。對此,本文將從重建師生關系、注重課堂提問、創設生活情境與利用媒體技術四個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和研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科學策略,希望能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有益的教學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方法
長久以來,小學語文教師多受應試教育等傳統教學觀念和思想的影響,將教學的中心和重點都放在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上,對學生進行知識單向傳授和灌輸,從而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課堂教學的效率低、效果差。新課程改革下,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逐漸成為教育教學的焦點,小學語文教學也因此而面臨著全新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亟需對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順應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深入思考與研究,尋找科學、高效、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重建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氛圍是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態度、心理的外部因素,而師生關系則又是影響課堂氛圍的關鍵要素,所以,只有重建師生關系,才能活躍課堂氛圍,奠定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轉變過去落后的觀念和思想,尊重并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并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讓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緊張,構建“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從而營造和諧、自由、民主的課堂教學的氛圍,讓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觀點、看法和見解,提出質疑,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改善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
例如,在小學階段,學生們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普遍疏遠,有些學生甚至害怕教師,在這樣的關系下進行授課,很難使學生們主動學習,所以,為了讓改善學生們被動學習的狀態,筆者重建師生關系。首先,在課堂中,筆者給予了學生們更多的自學時間,讓學生們感受到課堂的自由,然后,筆者還會經常與學生互動,改善學生與筆者的關系,讓學生們感受到融洽的師生關系。通過筆者對師生關系的重建,學生們在課堂學習中有了很大的轉變。這樣一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通過重建師生關系,有效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注重課堂提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能有效推動教學進程,也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深度。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注重課堂提問,以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結構、思維特點為基礎,結合語文知識的重點、難點來精心地設計課堂問題,確保問題的合理性、啟發性與開放性,再選擇適合的時機向學生進行提問,以發揮出問題的作用,調動學生的思考動機,激發學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活躍、縱深發展,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授《觀潮》這篇課文時,為了促進學生們的思維發展,筆者結合本篇課文的內容,為學生們設計了相關的問題,如下:通過閱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主要介紹了哪些景觀?課文寫的是哪個地方的潮?在課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了潮水的與眾不同?錢塘江大潮被人們稱之為天下奇觀,那么你認為錢塘江到底奇觀在哪里呢?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立即展開思考,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會給予學生們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們更快地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通過注重課堂提問,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創設生活情境,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和最終的歸宿,只有加強生活與語文教學之間的聯系,才能讓學生學真正有用的語文知識,點燃學生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便需要從現實生活入手,注意搜集各種與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相關的元素或者素材,再將其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之中,還原和創設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以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就在身邊,認識到語文知識的具體應用和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
例如,在教授《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時,為了增強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在課文進行到一個階段時,筆者為學生們融入了生活元素。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們的時間觀念普遍較弱,所以,筆者借助課文內容,在特定的時機下,為學生們引入了生活中的現象,如,小明在學習、生活中做什么事總喜歡拖拖拉拉,當別人把事情完成后,小明才急急忙忙進行,這不僅導致小明完成任務的效率低,準確率也不如其他同學。而小紅與小明恰好相反,小紅在生活中懂得珍惜時間,不浪費任何時間,因此小紅總能高效地完成任務。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學生們懂得了珍惜時間的道理。這樣一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四、利用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下,小學語文教師往往都是運用語言講解和黑板板書的方式向學生講解知識,無法直觀地呈現和還原出課文的畫面,從而不能讓學生產生深刻的理解。而媒體技術具有直觀性、即時性等優勢和特征,能夠轉變和優化知識呈現的方式。
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對語文知識進行動態化、形象化的處理,再利用圖片、動畫或者視頻等方式展示出來,以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帶給學生多樣化的外部感官刺激,優化學生的直觀感知,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例如,在教授《長城》這篇課文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優化學生們的直觀感知,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開教學,通過多媒體的直觀呈現,學生們感受到了長城的雄偉景觀。這樣一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通過利用媒體技術,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
總之,課堂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陣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標。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順應教育教學的發展和改革趨勢,積極地轉換思想觀念,通過重建師生關系、注重課堂提問、創設生活情境與利用媒體技術等方法和策略的運用,來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最終構建起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魯暢.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電腦迷,2018(07):131.
[2]初春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0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