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康
摘? 要:在城市化進程加速和工業化建設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形態也開始發生變化,由于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外輸出,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也逐漸龐大起來,這部分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開展感恩教育活動旨在引導這部分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為他們的快樂生活和有效學習提供助力。本研究立足農村小學教育發展情況,針對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活動開展路徑展開分析,希望筆者提出的觀點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
引言:
由于成長環境相對比較特殊,農村留守兒童在心理特點、性格特征發展過程中容易受到消極因素影響,使部分兒童表現出封閉自我、冷漠、自卑等心理和情緒狀態,不能夠樂觀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無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和感情沖突。針對這部分孩子實施感恩教育旨在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積極的思想意識,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提供助力。這就要求農村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者全面挖掘感恩教育素材,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品質。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問題
(一)缺少重視
農村留守兒童的感恩教育問題一直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首先,政府部門盡管給予農村教育事業一定扶持,但是沒有細化到感恩教育問題;在學術研究方面,感恩教育研究還不夠深入,學校教育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指導;家庭方面,父母外出務工,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無法兼顧,導致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意識滲透不足。
(二)教育理念滯后
傳統的感恩教育理念相對來說比較滯后,在教育內容上比較片面,筆者認為感恩教育包含多方面,例如:受恩、報恩、感恩、知恩等,其中受恩是基礎,知恩是條件,報恩是結果。而傳統感恩教育要求學生在缺少受恩的前提下懂得感恩、報恩,這無疑是感恩教育的缺失[1]。另一方面,傳統教育中多數以說教為主,缺少說服力,使得學生很難在心理上得到深化和理解。
(三)感恩教育方法不當
目前農村小學學校感恩教育活動開展的活動形式單一,在教育方法上缺乏針對性,參與者也主要以教師、學生為主,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處于缺位狀態。
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策略分析
(一)從家庭教育開始抓起感恩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初始的教育,因此在實施感恩教育過程中,要求家庭配合起來,分擔學校的教育任務[2]。很多農村外出務工的父母由于長期缺失對孩子的陪伴,因此對孩子的要求一味滿足,這樣的溺愛造成反效果,孩子缺乏感恩意識。因此家長應該轉變這樣的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例如,部分家長從不讓孩子做家務,或者是以物質交換的方式讓孩子被動完成家務,這樣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孩子責任感缺乏問題,不懂得感恩父母。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夠完全依靠學校教育或者家里的長輩,要主動和孩子溝通交流,通過電話和微信等通訊方式,引導孩子成長,利于親子關系培養,也能夠滿足孩子的交流欲望。利用學校提供的網絡家訪以及家長會工作,了解孩子在校表現,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并感謝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和關懷之情。
(二)學校重點培養感恩意識
1.在承擔責任時學會感恩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教學內容讓學生們明白:作為子女,應該孝順父母,關心父母,聽父母的話,這就是對父母的感恩;作為學生,應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關心同學,這就是感恩教師;感恩社會,就是不要做對社會有害的事……總結起來,我們可以理解為以上這些都是我們的責任擔當。教師在教育時,要把學生的感恩意識一點一點地轉化為責任擔當。
2.在節日里表達感恩之情
美好的情感需要生動的表達,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恰當的形式來對他人表達感恩之情,特殊的節日就是教育學生表達感恩之情的最佳時機[3]。例如,在八一建軍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為保衛祖國和人民的戰士們獻上一支歌,孩子們積極地推薦曲目《軍港之夜》、《咱當兵的人》……教師還可以提議學生們為軍人叔叔畫畫,提議很受學生們的歡迎,學生們紛紛把自己心目中的軍人形象畫出來,并且讓大家比一比,看誰畫得好。學生們就是通過這樣的活動用自己最真誠的情感表達了對軍人的感恩之情。類似的活動還有很多,母親節、父親節時建議留守的孩子們給身在異鄉的父母打個電話,問候一聲,在教師節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動手為老師準備一個特別的禮物等。
3.在關愛他人中升華感恩情懷
留守兒童在被人們廣泛關注之后,許多社會團體和個人都為留守的孩子們獻上了自己的一份愛心。雖然留守兒童們不能及時地給予他們回報,但是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將他們的愛心傳遞給別人。周末組織學生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為他們表演節目,用自己節省的零花錢為他們買禮物,將感恩之情傳遞給同樣需要關心的孤寡老人。
(三)從社會教育輔助強化感恩教育
教師在進行感恩教育時要注重向學生強調知足常樂,時常讓學生看到他們已經擁有的東西,然后再進一步地要求學生學會感恩,比如以海倫·凱勒的故事,使學生感恩父母賦予了自己健全的身體[4]。另外,引導學生學會付出也是一種有效的進行感恩教育的途徑,留守兒童的問題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后,紛紛受到了社會團體以及個人帶來的愛心,雖然留守兒童不能給予他們一定的回報,但可以以幫助他人的方式傳遞愛心表達自己的感恩,比如學校可以組織讓學生去敬老院照顧老人,或者通過向災區捐助物資來獻愛心,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恩之情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在付出中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并感知到自己的價值,這才能使學生心存感恩之心,最終有效實現感恩教育的目的。
結束語:
綜上,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感恩教育活動開展旨在完善教育內容,幫助農村留守兒童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本研究針對這一課題,做出了如上觀點分析,旨在提升農村小學教育活動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蘇民懂.芻議農村留守兒童感恩教育[J].經營管理者,2015,22(11):368-369.
[2]李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4,21(07):191-192,195-196.
[3]涂平榮,周素琴.農村留守兒童感恩教育問題探微[J].青少年研究,2014,32(05):108-109,115-116.
[4]蘇鵬舉.例析西北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22(05):196-197,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