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璇
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發現,小學生毫無英語基礎,僅憑借短暫英語課上接觸到的英文單詞來表達自己時都會不自然、不流利、不準確,甚至是不敢發言,拒絕表達自己等,表現出各種輸出障礙,對此展開研究,發現導致此現象的因素以及提出較為可行的教學應對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輸入與輸出、障礙因素、策略分析。
在現如今這個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各種相應的地區性、國際性的語言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已開始了跨國碰撞、交流和融合。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增多,英語便成為在現今社會發展趨勢下被我國作為教學中最主要廣泛學習的第二語言。鄧小平曾有言道“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其實不僅是足球,任何事物的學習都應該從娃娃抓起。因此,目前在我國,小學階段都已開設英語課程,甚至部分地區幼兒園便帶領孩子們接觸英語,可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是并不理想。
1.小學英語口語輸入與輸出的障礙因素
第一就是老師本身的口語水平不夠高。在很多鄉村地區小學,在職老師并不都是專業對口出身。而口語教學關鍵就在于老師,他們本就是中國人,發音不標準,口語不流利,導致影響學生們口語水平的提高。
第二是老師對口語的重視度不夠高。有些老師可能只注重于書本上的內容,僅限于單詞、句子、及語法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口語發音的特定練習。即使孩子們想要嘗試在課堂上開口說英語,卻沒有合適的機會,也得不到老師正確的引導,一旦發音錯誤后也許還會得到嚴厲的批評等等,這種種現象都會讓他們慢慢變得不想開口、不敢開口,最終令他們喪失這種表達的欲望,從而變成了只會紙上談兵的孩子。
第三就是小學生時期正處于對新事物的發現和探索階段,當他們接觸到一門完全新鮮的語言時,他們對其充滿了好奇,而在他們小學時期接觸一門從未聽過的陌生語言,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像新生兒開始學習說話時一般困難,所以他們會利用所有自己能利用的東西想盡一切辦法去記住新知識,例如用漢字拼音、用諧音標注亦或者是主觀臆斷去猜測……久而久之,那些被諧音標記過的單詞在他們的腦海里會比正確的發音印的更深刻。還有就是小學生是非對錯觀念還不夠強,他們的隨大流心態促使他們會學習身邊的人。當一個孩子開始用諧音發音時,大家都會向他學習,學習這種方法以及發音方式。即便是錯誤的,也會被他們當成樂趣而不是選擇改變。
第四便是小學生的心理障礙。有些同學心存自卑,也有些同學天生存在發音缺陷,覺得自己發音不夠好,一旦開口,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會被同學嘲笑和被老師批評、懲罰,因此會在用英語發言時結結巴巴,含糊不清,久而久之對此失去興趣,對自己也失去信心,也就不會再愿意去開口講英語。
2.改善小學英語口語輸入與輸出障礙的策略
2.1提高小學教師的教學資質和教學方法
教師自身口語水平不高,是最嚴重的問題,也是小學生口語學習的最大障礙。就此問題的解決辦法如學校安排教師去各大高校進修學習,提高其口語水平。小學英語教師還應該就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態度做出相應的反思,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努力解決。不應該把所有教學重點都放在知識化講解上,可以了解學生們感興趣的東西,利用興趣鼓勵他們用英語交流。還可開設口語課堂,平時要多創造一些口語情景。
2.2改善老師的評價方式和態度
當發現學生們語法表達有誤時,老師要正確引導他們改正語言錯誤,并適時的做出鼓勵。當老師發現學生發音不標準、發音方式有誤時,要耐心的教導他們改正,并帶他們認真學習音標,教他們學會查漢英字典,利用工具書自主學習。老師還要和家長多溝通,平時可以讓家長陪同孩子看英文版的動畫片或者是電影,通過有顏色的畫面以及情景讓他們對英語的接觸更多一些,增添一些他們對英語的樂趣。
對于那些不善于表達自己,不積極、不敢發言的同學,老師要學會試著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去溝通,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看好的,是被老師認為可以做到的孩子,來達到給他們自信的目的。當有學生勇于發言表現并且出色時,老師可以適當的用簡短的英語口語夸贊他們,例如“Good job/Well done/Great”。即使部分同學會回答的不夠準確,老師也要去發現他們獨特的閃光點,相應的給與鼓勵,做出表揚、支持,不要一味地尋找錯誤去批評他們。教師適當的評價對小學生的情感態度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小學生時期最缺乏的就是自信心,他們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氣也很容易會因為老師無心的一句話而摧毀。
2.3學生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對于學生而言就是上課時緊跟老師的步伐,仔細聽課,跟好老師的節奏做筆記,課下認真復習,學會自主學習,可以和同學們平日里用簡單的英語進行對話,多聽多說以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可以通過看自己喜歡的英文版動畫片或者電影來促進自己對英語學習的樂趣,畢竟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并且最終目的是要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從中獲得自信。
2.4父母做好課后的陪伴學習工作
當然小學生的父母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陪伴看電影來學習日常口語,還可以利用起來進行對話,在家里邊也可以營造出學習英語的氛圍,時不時地對他表示出欣賞和鼓勵。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他們最好的榜樣,他們的以身作則更是一種最好的方法。因此,父母應該與老師多溝通,校內校外做好配合。爭取做到“在校有老師教導,在家有父母督促”,讓英語口語學習的氛圍時刻環繞著他們。
結語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要創建好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同時要努力創設好校外的語言氛圍,讓學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語的環境里,從大膽開口、易于開口到樂于開口,努力提高英語口語交際水平,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英語雖然說不是我們的母語,但是對于從小就接受英語課程的學生來說,它完全可以稱為我們的第二種語言。同時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在督促我們不僅要學會英語,還要能說英語。所以在小學階段要努力學好英語音標,會說一口標準且流利的英語,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下更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惠玲.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幾種方法[J].學周刊,2017,(10):113-114.
[2]陳艷.低段小學英語教學(口語)實施導向--視聽激趣,敢說樂話[J].科教導刊(下旬),2017,(02):124-125.
[3]劉露璐.小學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五)[C],2017:2.
[4]徐秀.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問題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五)[C],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