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偉 李小霞
摘要:現階段,國家越來越關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也是眾多學者重點研究的課題。基于此,本文首先就網絡環境下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就構建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應的新模式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網絡環境;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網絡環境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趨勢
1.打破時空約束,擴大教育途徑。網絡的合理應用,不僅能夠方便學生能夠進行線上學習,線上求助教師與同學,同時學生也在海量的網絡資源中尋找自身所需要的知識內容,按照自身所需選擇相關信息。此外,學生對于網絡有較高的興趣,從而可以強化其參與心理健康論壇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樂于接受在線測試以及指導等。
2.豐富教育資源,實現信息需求。教師借助互聯網進行中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充分地將網絡資源應用到心理教育,從而建立強大的信息庫,從而使當前教育資源更加豐富,便于學生的學習。另外,多媒體的恰當運用,使學習更加樂于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從而增強其積極主動性。借助多媒體多角度、全方位地展開教學工作,就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及時地發現解決。
3.發揮主體功能,增強教學成效。網絡主要應用都為超文本形式的檢索方式,多媒體中融入多種創新技術,具備不可估算的信息含量。借助于網絡的多項優勢,教師在其實際的心理教育過程中,可以按照學生各自的特征對多媒體加以利用。學生在面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與話題時,可以借助于網絡來實現與教師的實時溝通,使問題得到快速解決,同時也增強教學成效。
二、網絡環境下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1.轉變教育理念,充分地結合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基于互聯網所進行的中學生心理教育,作為教師,不僅需要為學生傳授相對應的心理知識,也需要在其滲透思政課程內容,并恰當地制定與學生發展特點相符的教學模式與策略。在明確學生發展需求與接受能力的前提下,有效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地轉化成學生的內在需求。如此,促使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得以完美融合,從而現實性地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質量。
2.科學合理規劃,有效進行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基于互聯網所進行的中學生心理教育,針對整個過程教師需要加以全面、系統性的規劃,從而確保相關措施能夠準確地落實到教育的各個層面之中,就其中的難點加以突破,從而形成客觀、多層次、全方位的網絡健康教育新模式。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起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相應心理教育網絡板塊,從而便于學生心理知識的獲取。
3.創設心理健康知識論壇,鼓勵并引導學生參與心理社團。在心理健康知識論壇的創設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以及校方的大力支持,相關政府、單位、機構也應當積極參與其中。當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存在疑惑時,可以通過網站進行相應的咨詢,從而避免學生“難以啟齒”尷尬局面;也可組織心理互助活動,在該活動舉辦期間,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從而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以及同伴教育。
4.建立并完善網絡監管機制。在基于互聯網進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我們應當在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的同時,正視其中的問題,強化網絡監管,對不恰當的行為加以嚴懲。具體來看,我們可恰當地引入電子警察,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監管。
三、結語
時代在不斷地發展,科技也在不斷進步的狀態。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其工作不再單單限于學生所進行的專業知識教育,同時也應當結合時代需求與學生個性特性,創新教學模式,引入新型教學手段,針對教學階段所出現的問題,借助于有效方式加以解決,從而切實地增強教育的質量與效率。
(責編? 楊? 菲)
參考文獻:
[1]眭江華.網絡環境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賾[J].成才之路,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