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成為教育關心的內容。一線教師要想有更加高效的教學,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必要對深度學習進行研究,這催生了學生深度學習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策略方法
隨著學習力概念的提出,深度學習逐漸被教學工作者所重視。深度學習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主動的探索和反思,對學習的知識能有較深程度的理解并使之得到很好運用。小學數學是鍛煉學生綜合學習素養的重要學科之一,我在教學中對小學數學的深度學習進行了探索。
一、深入組織探究,促進學生融會貫通
數學的深度學習,應當是循序漸進地學習。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數學的規律,教會他們怎樣利用數學規律去解決數學問題,還要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究,通過獨立思考弄明白“為什么”,對一知識點的來龍去脈能有清晰的了解。只有對知識的步驟和序列真正做到了然于胸,才能使數學知識理解扎根。
例如小學六年級下冊的“確定位置”這節內容的教學,學生要掌握通過方向角度和距離來確定具體的位置。從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的學習難點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以前的關于距離的知識學習中,學生都是對近距離方向的辨識,而這節內容教材素材涉及的都是航海、天空,學生缺乏相關體驗。其次,在以東、西、南、北四個基本方向任意一個為基準方向的基礎上,增加了以北、南為基準偏東、西多少度表示方位角度,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再次,這節內容中確定方位的規范表達是北偏東、南偏西多少度,這和學生習慣性表達東偏南,西偏北多少,存在不一致。
為此,教學中需要堅持必要的序列。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增強學生的體驗,通過視頻展示在茫茫大海上的航船,在沒有參照物可以幫助確定方位的情況下,需要用到本節教學中的“方位+角度”確定位置。引導學生意識到日常中確定位置是結合地形地貌和建筑物的,有比較明顯的建筑物、街道、大樹作為參照物,而大海航行的場景完全不同。其次,引入學生們都早已接觸過的指南針,介紹其在航海和航空的應用,在這兩種情形下,不存在“東西”這個基準方向。引導學生認識到“東西”方向的確定都是以太陽為參照,即太陽升起的方向為“東”,但是隨著四季變化太陽的升起方向是變化的,而且只是一個大致方向。因此,以太陽作基準為科學上所不取,科學的觀測工具只能是指南針(羅盤),而指南針是以南北為方向基準的。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用太陽為參照確定方位存在不科學、不合理的情況,因此要用到更加精確的確定方式。最后,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那就是南北方向觀測方向能很好地避開陽光對視覺的影響,更便于觀察。
通過以上幾個步驟,可以使學生有序地認識到本節教學內容的背景知識,弄懂知識之間的聯系,達到深入理解數學規約的目的,對“方向+角度”存在的合理性有更深的理解,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二、對教學知識合理延伸,實現認知升華
數學知識之間具有很強的聯系性,只有將這些知識形成一個網絡和體系,學生才能更好地做到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這就意味著,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還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使新舊知識之間產生有機聯系,幫助學生進行探究性教學。在實踐性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更具探究性和開放性,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通過知識之間的聯系,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其數學能力。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節內容時,按照教學設計,完成了畫、剪、移、拼這4個步驟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已經掌握了,通過上面的教學,學生對“轉化”思想有較深的理解,并能進行延伸運用。比如在后面知識的學習中,涉及的三角形、梯形和圓形面積的計算中都是轉化思想的運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對這幾個圖形的面積進行貫穿,做好點撥啟發工作。這種合理的延伸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數學思維的發散,更能使相關知識在其腦海中活起來,構成一個有所異同但又相互聯系的知識結構,從而促進其思維認知的升華。進行圓柱體教學時,也可以將這些面積公式進行延伸,使學生產生從“面”到“體”的“轉化”。在圓柱體教學時,教師多采用剪拼方法進行教學,即圓柱體的體積由長方形轉化而來。但是一位同學還通過假設,也就是把圓柱體看成是無數個圓面一層層摞起來形成的,這里的圓面就是圓柱體的底面積,而高就是這些圓面的“厚”,進而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種帶有創意的計算方式,其實就是從“面”到“體”思維的合理延伸。當知識彼此之間聯通其遷移就會自然而然發生,而這對學生的深度學習大有裨益。
三、強調獨立思考自主學習
在教學實際中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很多學生面對一個數學問題,課上聽懂了、學會了,但是做題時又不會了。或者作業會做了,但考試時就敗下陣來。這實際是一個數學知識的理解到應用的過程,學生并沒有實現跨越。教學中不少數學教師都會采用講解、記憶、練習的模式來教學,這個過程,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學習是缺失的,無法做到深度學習,知識的應用就會出現短路。因此,深度學習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關聯,構建起數學思想的應用能力。比如學生學習了“除法”“分數”“比”這三個概念,教師會教學學生這些概念的區別,但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他們之間的聯系和相同之處,即這三個概念的符號表達形式,可以用等號連接起來建立等式,這樣對之后的學習和推理是有幫助的,包括推導它們的性質:商不變的性質、分數的性質、比的性質、分式的性質這四個知識點,均具有可類比性。
四、小學數學開展深度學習的注意事項
(一)鼓勵學生質疑
深度學習的關鍵之一是學生要有質疑意識和質疑能力,進而打破常規思維,實現知識之間的鏈接。在進行深度學習時,教師要多設計開放性題型,引導學生進行質疑。例如進行進位加法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思考相同數位上的數如何做到相加滿十。可以不急于給學生答案,讓學生去主動探索,這個過程就是學生思維能力和質疑能力提升的過程。
(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開展深度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能更好地培養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由此可見,兩者是相互聯系、彼此促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多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徜徉其中進行知識的探究。在教材中,深度教學的內容并不多,需要教師挖掘教學資源,可以通過互聯網資源來找到合適的內容,提供給學生最佳的學習內容。
(三)善于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法
每個學生在思維水平上的表現很不同,比如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的知識,能在各種圖像和圖形中捕捉到所需要的知識點;有的善于抽象思維,能在具體的文字獲得數學規律;有的則善于計算,計算快速而準確。深度學習中教師可以將不同特點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取長補短,通過小組學習實現探究的實現。
五、結語
小學數學開展深度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數學思想,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而要想有效開展深度學習,數學教師必須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重視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靈活應用多種深度學習方式,并在課堂中融入不同的生活情境。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的深度學習過程中,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注:本文為寧夏第五屆基礎教育教學課題“促進小學生數學深度學習的翻轉課堂設計與研究”(課題編號:JXKT-XS-05-022)研究成果。
(責編? 唐琳娜)
參考文獻:
[1]胡曉霞.“深度學習”視角下小學數學活動的優化[J].數學教學通訊,2018(28).
[2]繆爽.如何開展小學生數學深度學習[J].速讀(上旬),2018(10).
[3]楊勇.數學實驗——讓數學探究學習更有深度——數學實驗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數學之友,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