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蘇榮
摘 要:不管是對于家長還是教師亦或是學生本身,高中對他們來講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學生要面臨的不僅僅是高考問題,更重要的是面臨人生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所以對學生來講,他們普遍都存在較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只是來自于語文、數學等科目,歷史亦不例外。而本文則是就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為議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策略
引言:在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將有關的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不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課上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將厚重的歷史底蘊彰顯出來,這樣才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內容
1.時空觀念
要想學好高中歷史這門科目,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時空觀念,這對提高高中生的思維能力很有幫助。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一些與時空有關的術語,或者是利用地圖將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進程向學生闡釋清楚,之后再根據一些歷史現象和時序等信息,將有關的學習內容放到固定的框架中進行有目的地講解、考察。
2.史料實證
所謂的史料實證,指的就是通過嚴格的檢驗所獲取的可信度極高的史料,基于此,將歷史進行重現的方法。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里除了把史料作為學習的依據,還要學生結合有關的材料進行探索和辨析,這樣一來學生對有關知識的認識才會更加客觀。因此,教師應該始終將求真務實作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從根本上尊重史實。史料實證不僅僅是學生學習歷史的一個方式,更是闡述歷史的重要體現,在揭示真相的過程中,史料的作用重大。鑒于此,教師應該教授學生怎樣正確的收集和使用歷史資料,培養其應用史料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史料中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經過小組探究后將其引用為實證,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史料的可信度進行考察,在此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不斷生成新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慢慢樹立起證據意識。
3.歷史理解
學生要想真正的理解歷史知識,除了要依靠教師為其提供的史料,還要通過對一些歷史事件的考察,包括人物的語言、地位等,將有關的因素全部整合在一起,使得考察更具全面性,最后透過最公正、客觀的評價,來深入了解歷史。這樣不但可以使自身的歷史觀念更加系統,還可以提高思維能力,達到教師的最終教學目標。
4.歷史解釋
高中生對歷史的理解是其學習的條件,而史料則是其學習的重要依據,那么最終對有關事件客觀的分析和評判能力則被稱之為歷史解釋。要知道,歷史是很久之前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不僅事情發生的背景年代久遠,還難以考證,對很多有關事物的闡述,不管是歷史觀念還是一些立場抑或是一些歷史事件的整理,都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因此,培養學生解釋歷史的能力也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學生在解釋歷史的過程中,免不了要結合之前的歷史情景,以此來分析一些人物或者是事件的意義所在,并且還要用最客觀公正的態度來敘述一段歷史,將當中所蘊含的歷史價值挖掘出來,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認知能力。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1.合理應用教學案例
對于高中歷史教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案例,以幫助學生對有關知識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建立適當的教學情境,再將有關的案例加入其中,一定能夠有很強的教學實效性?,F如今,很多影視作品的改編都脫離了歷史事實,對學生的認知有很多不利影響,基于此,教師要適當的利用案例為學生做好正確的引導,將一些錯誤的內容糾正過來,這樣學生才能夠明辨是非,用更加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歷史事實,這對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學科素養有很大的幫助。曾經有一部電視作品講述的是清朝孝莊太后的生平,但是劇中出現這樣一句臺詞“我是孝莊太后”,很明顯,站在歷史的角度,這句臺詞是不應該出現的,因為孝莊是太后離世后才被冊封的,她本人不可能知道。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拿類似的案例給學生講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2.科學運用創新性教學方式與技術
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教師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一定要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適應當代高中生的需求,提高課堂效率,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教師也可以發揮出更理想的教學水平。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新的教學技術及教學模式來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回顧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時,當一些人物和事件都能夠用語言描述出來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短劇的形式,分配給學生不同的人物角色,讓他們能夠根據已有的對白慢慢融入自己的角色,有了情境代入感,學生自然會對歷史事件有全新的認識以及了解,尤其是其中一些人物肖像的描寫,也會讓學生認識到此人物的性格特征,整個體驗過程,學生對歷史的了解在一步步加深,學科核心素養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提升。
3.不斷豐富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更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因此,很容易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這會對教學效果造成最直接的影響。基于此,教師就更要以身作則,確保自身的修養問題。歷史知識的學習,最重要的除了要具備一定的學習熱情外,還要求有關人員能夠有質疑精神以及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而作為一名優秀的歷史任課教師,自然要具備一定程度的人格影響力、基礎的歷史思辨能力以及對學科的拓展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不斷汲取新的教學理念,革新自身的教學模式,讓自身的專業素養得以提升,繼而推動學生的進步。
三、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知識的學習不但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還可以豐富其人文素養,讓學生能夠不斷提高其綜合水平。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不但能夠明確時空觀念,還能夠站在歷史的角度上,充分印證史據,辯證的看待以及分析歷史事件。
參考文獻
[1]趙培培.《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祖國》,2018.
[2]周勝.《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16):141-141.
[3]崔爽.《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4):24-25.
[4]池曉姜.《公民教育視域下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