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強
【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既要“習知”,也要“明理”,要對他們滲透禮儀教育,讓他們了解西方國家文明禮儀的特點,促進他們良好禮儀習慣的養成。本文主要從加強文化體驗、變革學習方式、構建多元評價、加強禮儀學習等角度闡述小學英語禮儀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禮儀教育;策略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自孔孟以來就知“學禮以立”。禮儀教育能讓學生明理,知道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以同理之心為他人著想。
一、加強文化體驗,搭建交際平臺
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容,并依據目標創設語境,讓學生在語言交際中獲得充分感受。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活動、扮演的空間,讓他們在活動中內化知識,感悟文化的內涵,從而實現寓文化于內容的目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變革傳統的授受式教學,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合作,讓學生獲得充分的語言學習的空間,拓展交流的思路,促進學生的情感交流。學生的禮儀習慣的形成離不開長期的熏陶涵養,我們要將文化意識的培養置于重要的位置,要帶領學生去體味文化禮儀,引發情感的體驗,實現內心的共鳴。學生在語言交流中既能習得語言,也能促進文化素養的提升。教師還要豐富活動形式,布置禮儀作業,為他們搭建語言交際的平臺,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文化的熏陶。
二、變革學習方式,主動探尋文化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個性,對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不喜歡教師用“同一”方法“注入”知識。教師要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語境,促發他們的好奇心,引發他們的積極思考。教師要以“教”引“學”,促成教法的轉變,能讓學生在語言交流中收獲語言能力,也能讓自己的思維變得流暢,合作能力得到提升。教師要設計有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去體驗、感知、交流,能發現語言規律,探尋背后的文化現象,并能提升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學譯林版六下“Unit3 A healthy diet”的Cul-ture time時,教者讓學生比較我們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早餐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學生了解到中國人通常吃粥、饅頭,而西方人通常吃谷類面類、雞蛋等。
三、構建多元評價,開展實踐活動
評價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教師要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在學生獲得認知理解、操作體驗的基礎上評價他們的學習過程。評價具有過程性,教師要關注學生團隊協作的意識、合作的表現、互學互助的精神以及課堂的參與度、交流的興趣等;具有真實性,評價要因生而評,要客觀公平,要讓學生明白自己存在的劣勢與不足;具有激勵性,評價以激勵為主,能讓學生樹立自信。教師要從評價中獲得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措施,讓學生能感受英語學習帶來的快樂。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互評,能看到他們的閃光之處,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自己,也能發現自身的不足,使自己的學習熱情得到提升。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教師要廣泛涉獵文化禮儀知識,進行跨文化的交際,使自己的視界得到拓展。我們通過交流可以了解西方國家的禮儀習慣,也能提升自己的語感。如在教學譯林版五下“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的Story time時,通過對文本內容的學習,學生懂得周末在家時要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同時樹立孝敬父母、為父母減輕負擔的意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搭建評價的平臺,讓他們形成禮儀觀,促進學生禮儀知識的學習,并形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禮儀資源,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在習得語言知識、掌握語言規律的同時,讓學生接受禮儀的熏陶,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雪敏.例談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禮儀素養[J].新課程研究,2009(9).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