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媛
【摘要】新課改之后,對高中政治教學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要以提升高中生社會理解及參與能力為主,即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使得學生可以著力于實際生活,進一步理解政治知識。這種要求意味著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新課改之后的教學需求,因此高中政治課堂急需改革。而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借助議題式教學,可以有效地將政治學科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也有效培養高中生的政治核心素養。本文立足核心素養,針對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課堂教學;議題式教學
《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提出,高中政治課是一門培養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以立德樹人為目的的活動型課程。經過多年的高中教學經驗,我也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課立德樹人的核心素養,并嘗試在政治教學中展開各類型活動,組織學生參與議題式探究,借助這些活動,學生得以在更好地明確政治知識點的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其政治核心素養。
一、議題式教學法的研究背景以及其意義
作為新式教學方法,議題式教學法近些年來頗受大眾關注。這一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社會認知能力,并提高高中生的社會參與能力,從而培養高中生政治核心素養。借助議題式教學法,學生可以對于目前的各類型社會熱點問題展開探討及思考,從而進一步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落實,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也存在著一系列的變革,新標準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可以朝師生互動、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發展。但是基于目前的實際現狀可以得知,大部分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依舊將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給予忽略,依舊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灌輸知識,而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僅僅關注知識教育,卻將學生最為重要的對社會認知能力的有效掌握給予忽視,使得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一直難以真正提升。基于此背景,議題式教學法的推出,就可以有效促進學生“主體性”在課堂中得以落實。
對于大部分高中生來說,學生生活本身就是由大量的“議題”組合而成,借助議題式教學法可以將政治課堂教學中那些具備較高認知價值、較好思維價值的社會熱點話題代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環節,這樣就能夠使得學生在一種開放性的空間中,展開自由的討論、思考,從而為每一個學生搭起一座由課堂到社會的橋梁。借助對于熱點問題的探究,學生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也可以促進自我對于社會的認知不斷提升。從長遠上分析,議題式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較好地培養高中生的政治學科核心思維,幫助其樹立更為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
二、立足核心素養,讓思維之花在議題式教學中綻放
議題式教學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借助開放式的環境,給學生提供一種頗具議論性的探究議題,這樣就能夠立足核心思維,使得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點,解決任何遇到的問題;并且借助議題式教學,促進學生不斷體悟,不斷將所學知識內化,最終全方位地提升每一個高中生的政治核心素養,還可以促進思維之花,在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中得以綻放。故而本文立足核心素養,針對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
(一)情境比對,明確其綜合性
在展開議題式教學的一系列探究式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針對案例展開系統性的分析,從而開展情境式探究。與傳統教學片段式案例教學不同,主題情境議題式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得學生在分析中進入一種特定情境,在這一種情境中,學生是事件的主人公,和事件中心的各類型人與事件展開辯論或合作。借助這種教學模式,就可以使得學生產生一種代入感,使得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心理、行為與案例中人物心理、行為展開比較,從而較好地體現出政治學科里的綜合性,便于學生更為具體地認知這個世界。
例如,在針對“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議題展開學習時,我引導學生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情境議題式探究活動,并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比如:“‘好料養好牛,好牛產好奶’,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對好料、好牛、好奶這種有限的資源是怎么進行配置的?”“如今又有什么區別?”“有人認為,計劃經濟只有計劃,市場經濟只有市場,你如何認識?”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正確分析了“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利弊及關系,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核心素養。同時,通過學生開展課前調研活動,重視了思政課的實踐性,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并提高了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落實公共參與。
(二)矛盾化解,體現其引領性
議題式探究活動中,大部分學生由于自身認知的不同而存在各種各樣的想法,從而出現各類型的沖突與矛盾,針對這一問題,為了有效解決矛盾,可以給學生展示不同的議題,鼓勵學生提出各類型觀點,并借助網絡等渠道,分析不同觀點的優劣之處,然后借助探究,重新組建觀點,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價值判斷,真正提升其自我的政治核心素養。
比如,在引導學生“新時代的勞動者”的課堂學習時,我提出了一系列議題,讓同學展開探究,比如:你認為新時代勞動者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呢?經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有的學生說:“從事職業就是為了賺錢,更好地生活。”有的學生則認為:“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此,我跟學生提出,哪一種觀點更正確呢,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就可以讓學生掌握不同的認知,并結合自我認知進一步深入分析探討,從而總結出如果是自己作為新時代勞動者,該怎么樣更好地展開工作、展開生活。
借助議題,開展教學,就可以促進不同的思維展開碰撞,并借助思維碰撞,進一步將矛盾化解,這就可以有效地體現出政治學科存在的引領性特征,借助政治學科的引領性,促進學生在交流中將價值內化,在分享中將價值升華,最終提升政治認同,起到立德樹人的實際效果,真正提高其政治核心素養。
(三)聚焦生活,凸顯其開放性
在議題探究不斷展開的過程中,為了便于學生研究,我總結了生活中各類實際案例,然后圍繞案例,針對焦點問題展開思考,這樣就可以體現出議題式教學開放性的特征。借助開放性,可以使得學生利用各種渠道展開信息搜索,從而真正提升思維活動的選擇性、獨立性,使得學生的政治認知獲得充分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征稅和納稅”時,我鼓勵學生借助生活實例展開系統性分析,嘗試采訪學生自己周邊的人,比如父母、親戚,了解一下他們是否合法納稅,并詢問他們對于納稅的看法,然后借助一些認知,展開課堂議題探究活動,提出問題:“你認為納稅是應該的嗎?比如對于一些中彩票,或者是私底下獲得的金錢,有人認為這是運氣所得,不必要納稅,這樣的觀點是否正確?”這樣的問題開放性極強,不但可以拓展學生視野,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展開思考。對此議題,有學生認為:“納稅屬于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如果人們都自私,不納稅,社會又該如何發展呢?”然后,針對這些問題展開探討分析,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生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一員,一定要認真參與公共事務,依法納稅、主動納稅,都屬于作為社會公民應該做的事情。
綜上所述,議題式教學從本質上分析就是對傳統教學的改進及創新,在這一種教學模式中,可以充分立足核心素養,尊重學生課堂教學的“主體性”地位。對于這一種教學模式的革新,作為高中政治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核心素養,從而以身作則,從自己開始,以一種摸索、探究的態度展開議題式教學,以立德樹人作為政治核心素養的根本任務及根本目的,使得思維之花可以充分地落實到每一次的議題式教學當中,最終真正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趙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如何落實核心素養[J].青少年日記,2017(12).
[2]謝先念.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政治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4).
[3]劉麗.政治教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應把握好的“三個關鍵”[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7.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