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跡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12-0038-01 ? ? ? 中圖分類號: F326.11 ? ? ? 文獻標志碼: B
摘 ? 要:水稻的質量與產量決定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就需要從選種、選地以及種植的各個階段進行控制和管理,對各種種植技術進行創新和優化,提高水稻種植的管理水平,促進我國水稻的高質量、高產量。
關鍵詞:新時期;水稻種植;水稻管理
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使得水稻的種植技術以及管理技術逐漸成熟,其中水稻種子處理技術、水稻插秧技術、水稻澆灌技術、控苗控肥技術等也有了較大改善,進一步提高了水稻的質量和產量,維持了國民生計。
1 ? 水稻的種植與管理的基本內容
1.1 ? 科學合理的選擇種植環境以及水稻品種
水稻的質量與產量受種植環境、水稻品種的影響。種植環境一般包括空氣、溫度、水質、土壤等因素,要選擇適宜的種植環境,同時在選擇水稻品種時,應符合當地氣候且滿足當地地質條件,黃土地、黑土地、沙地等都是有不同的種子選擇。選擇優良特性品種類型,要注意種子的凈度、純度以及發芽率,盡可能保證種子生命力頑強,且能夠正常生長,實現良好發育并能高質、高產。
1.2 ? 準備好水稻種植前的工作
種子選好后,還要對種子進行暴曬處理,經過暴曬之后排除被蟲子侵害的種子。將種子分攤開放在陽光下暴曬并隨時翻動,經暴曬之后的種子其吸水力也會大大增強。完成暴曬工作之后,再對種子進行清洗,給予殺菌,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處理。使用特定的藥水對種子進行殺毒,要將全部的種子都浸泡在殺毒藥水之中,使其藥效得以充分發揮,加速種子快速萌發。當種子萌芽之后,就需要進行育秧。比如南方地區,種植水稻時要選擇優質地區,為水稻苗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當育苗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將秧苗進行移植處理,注意在移植的過程中應掌握好各個秧苗之間的間距,尤其是雜交水稻,其間距和常規水稻的間距不同,適當的行距能夠幫助秧苗吸收水分和養分,有助于水稻健康生長。
1.3 ? 水稻種植以及后期養護
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施肥、灌溉、除草、除蟲等工作,以此才能保證水稻的優良生長。在進行施肥時,要根據水稻種植的面積,確定施肥的數量以及次數,而且在開始種植之前分析土壤中水稻所需的微量元素是否缺少,保證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平衡。同時,要控制水稻種植中的水量,避免過多或過少,過多會使水稻的根部腐爛,過少會使得水稻干枯缺失,使得水稻的產量下降。另外,還要注意除草和除蟲,避免出現雜草吸收水稻的養分,導致病蟲害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
2 ? 新時期水稻種植與管理的措施
2.1 ? 葉齡種植技術的創新
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要對每一個階段的水稻進行科學的管理,掌握水稻的生長特點,了解水稻在每一階段生長的不同情況,將水稻的生長特點和實際情況相結合,共同分析水稻的生長發育狀況,從而不斷地提升水稻的種植技術以及質量控制技術,保證水稻的產量。因此,要充分發揮葉齡種植技術的效果,就需要對水稻的實際生長過程進行詳細、全面記錄,例如水稻品種、生長土壤需求和環境等信息,根據這些信息設置不同的觀察角度,展開針對性的觀察。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幫助后續觀察能夠便捷,可以將新生葉子的葉齡進行標注,采取科學的手段進行觀察,了解水稻葉齡的變化,進而為水稻的養護提供針對性的養護方式。可以將種植方式結合葉齡種植技術,將種植技術不斷創新,不斷提升水稻的種植質量。如果說水稻在其生長過程中出現了病蟲害問題,影響到了其自身生長,對于水稻技術的發展也會有所影響。所以,在使用葉齡種植技術的時候,要重點關注水稻病蟲害問題,對水稻情況進行更為全面的分析,并采用最為妥當的方法進行解決。
2.2 ? 其他水稻種植技術的創新
水稻種植需要用到多種技術,比如控肥技術、控苗技術以及控病蟲害技術等,對水稻的生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控肥技術是對水稻種植期間所使用的肥料進行控制和管理,假如肥料類型使用錯誤、化肥施用過量或過少,都會影響到水稻的正常生長,因此嚴格控制肥料的使用情況至關重要。控苗技術是對水稻幼苗采取的控制和管理措施,選擇具有較強生長能力的種子,
總而言之,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要選擇良好的種子和種植環境,采用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以及管理措施,在新時期背景下,創新葉齡種植的技術,控制好施肥的具體操作技術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從而保證水稻能夠健康、順利生長,推動我國水稻種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