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團
【摘要】 ?文言文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屬于較難且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加強學生對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和傳承。初中語文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將施教尺度掌握好,是值得重視的教學難題,也尤其是農(nóng)村語文教學面對的關鍵性問題。因此,基于新課程教學理念,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文言文的誦讀、對比分析、課外閱讀的拓展等方面訓練,來以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水平。
【關鍵詞】 ?農(nóng)村初中 文言文教學 現(xiàn)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5-047-01
在初中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在展開閱讀時,常將文中詞句進行拆分后再閱讀,使原文語句精粹喪失,變得詞不達意支離破碎,因而更難理解整體文章的意境了,進而使得學生失去了文言文學習的信心。在農(nóng)村中學中此類現(xiàn)象極為普遍,因此應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
一、農(nóng)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問題
1.過于單一的教學目標
對于很多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來說,在文言文的學習上,很多教師將對字、詞、句的釋義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過分強調(diào)對每段字句的落實,導致了學生形成被動的學習。
2.未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采用獨占性的講授模式,流于形式化的教學過程,如千篇一律的對作者及時代背景的介紹、對字句的逐個講解、歸納文本的中心思想。
3.缺乏從文到本的知識遷移
文言文的教學,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于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能力,而非只是理解文中基本的表象含義,要對文言文基礎理解的前提下,進行更深層次的領悟,能夠增進對不同文體形式的了解和掌握,獲得舉一反三的理解能力。
二、提高農(nóng)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思路
1.研讀激趣
文言文音韻優(yōu)美,行文簡練,言文統(tǒng)一。因此要引導學生反復研讀,這樣才能能體會文章的音韻之美,步入作者的感情世界,與作者達成感情共鳴。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質(zhì)疑、問題討論,在課堂上讓師生進入交流討論的學習過程,最終獲得對問題的有效解決。如在教學《岳陽樓記》時,教師設置一些疑問:對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有著怎樣的理解?對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博大胸懷魅力的感受?通過設疑激發(fā)學生對文中人物崇高志向的敬佩和學習之情。另外可從文中構思立意上提問,讓學生分析其特點和優(yōu)勢,體會到課文題目雖有記物,也就是記樓,但實質(zhì)是以物抒懷的構思立意。還可以從文中的語言特點方面展開,引導學生掌握文章中的名詞名句,并對其充分理解和學會靈活的運用。
2.創(chuàng)設課堂生動的情境
結合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可以依托教材和輔助教具,通過體驗表演、畫面的呈現(xiàn)、情景模擬等不同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自主積極地完成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知理解。
3.品悟課文,感受精彩
文言文是古典文學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構思、優(yōu)美的語言,需細細品味,感受文中精彩之處。因此,對農(nóng)村中學生在文言文教學中,應遵循“讀懂——提升——拓展”的過程。由粗知文章的內(nèi)容,到了解文章的結構,到掌握語言運用的技巧,再到能復述文章的大意,最終能夠感悟人物的的思想感情,進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學生領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教師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就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本的價值,感悟文本所蘊含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然后再把這些形成語言文字積累起來,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意義就會變得深遠了。如教學《核舟記》中,在領略了王叔遠精湛的技藝后,老師可以引領學生進一步的思考王叔遠為什么會有如此精湛的技藝?學生會答出靠的是勤勞與智慧。如果學生們再能舉出古今中外通過勤學苦練獲得成功人士,如國畫大師齊白石、樂圣貝多芬、聾啞人舞蹈家邰麗華等人勤學苦練成功的例子,就更能激發(fā)學生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學會勤學苦練、持之以恒的精神。
4.拓展延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在教學文言文時,教師有效的引導至關重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后學會舉一反三,將同類型構思及寫作技巧進行對比分析,以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及鑒賞能力。
如在對《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兩篇文言文教學時,對時代背景、主人公的遭遇、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中語言特色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這兩篇文言文都是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的作品,并且作者都有被貶的經(jīng)歷,文中將人物滿腔的政治抱負滲透得較為明顯,通過學生的認真思考,感受到作者的一腔熱誠。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需要將他們的思路進一步的拓展延伸,可以要求學生對文章創(chuàng)編續(xù)寫,或是改寫來表達不同的思維和見解,創(chuàng)設出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發(fā)展。在通過不斷的思考過程中,也就是學生獲得再創(chuàng)造能力的體現(xiàn),學生對文言文寫作技巧和風格特點的掌握,就能內(nèi)化為自身寫作能力,也能更深層次地對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區(qū)別的認知,感受文言文的美感和博大精深的人文內(nèi)涵。
三、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文言文時,教師要結合新課改教學目標,樹立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探索多樣化科學化的教學手段,以對學生言文言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古代文化,促使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情感的激發(fā)和有效自覺的傳承發(fā)揚。
[ 參 ?考 ?文 ?獻 ]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
[2]張中行.文言津逮.北京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郭煥.古文經(jīng)典.山東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4]于漪.于漪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2版.
[5]倪谷音.《愉快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
[6]張鴻苓.《語文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
[7]蔡高才,袁光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