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明
【摘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問題研究”欄目,經常會被教師選擇忽略不講或者簡單的提一兩句就草草結束。而這部分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讓學生自發地成立研究小組,自主地搜集資料、進行問卷調查及實地觀測,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鍛煉他們的思維,必定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 ?問題研究 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33.5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5-107-0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在每章節的最后會安排一個“問題研究”,大多數教師認為這部分內容屬于學生自學環節或是閱讀內容,而且學業水平考試甚至高考也基本不會涉及,為了節省課時,大多數教師會選擇忽略不講或者簡單的提一兩句就草草結束。
我校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學習興趣不濃厚,實踐能力低,對枯燥的理論知識有抵觸,對一些課外內容反而容易提起興趣,所以通過“問題研究”課,讓學生自發地成立研究小組,自主地搜集資料、進行問卷調查及實地觀測,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鍛煉他們的思維,必定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通過實踐,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開展課堂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自然實驗法是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和控制一定的條件來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比較接近人的生活實際,易于實施,又兼有實驗法和觀察法的優點。例如:在進行《崇明島未來是什么樣子》課程時,采用課堂的分組模擬河流侵蝕和堆積作用的實驗,實驗器材:一個長方形塑料盒、沙土若干、一瓶水,實驗步驟:1.在塑料盒的一頭用沙土堆出山脈、河谷、平原、大海等。2.墊高塑料盒有沙土的一頭,形成地勢差,模擬陸地和海洋。3.讓一定量的水從山上流下來,模擬河流流動。4.注意觀測泥沙在下游和河口的堆積情況,直到有沖積島形成。實驗任務:1.河口沖積島是在哪幾種外力作用下形成的?2.結合實驗推測崇明島的形成過程。整個過程中,各小組的學生分工合作,有人負責實驗操作,有人負責記錄實驗過程,最后大家討論總結,一個原本比較抽象的問題,通過實驗觀察,學生自然而然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二、開展辯論賽,培養學生的決策力和思辨力
在“問題研究”欄目中,有些問題屬于決策型的,這種類型是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針對問題提出多種解決方案,最終選出最佳方案。這類的“問題研究”是在學生學習了基礎知識之后,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可能提出多種解決方案,根據各方案實施的結果選擇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針對多種方案的提出,我們可以開展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分析方案實施的后果,分析其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從而做出最終的選擇。例如:在進行《如何利用南極冰山解決沙特阿拉伯的缺水問題》時,采用辯論賽形式,正方:應該利用南極冰山解決沙特缺水問題,反方:不該用南極冰山解決沙特缺水問題。在辯論過程中,正反雙方針對各自的優點和對方的缺點展開辯論,闡述了南極冰山的基本情況,沙特阿拉伯的淡水資源短缺現狀,運輸冰山的辦法、路線等,分析了利用冰山的可行性和利用過程中的弊端,整個過程中,學生發散思維,充分調用已掌握的知識,表達了各自的觀點,讓學生學會依據科學知識選擇最佳方案,培養了學生的決策力。
還有一些“問題研究”屬于思辨型的,需要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去看問題,分析利與弊,得出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收集資料,小組討論分析,培養了學生的思辨力。例如:《如何看待農民工問題》《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如何看待我國西北地區城市引進歐洲冷季型草坪》等,都可以通過辯論賽的形式完成。
三、開展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問題研究”能力
高三復習備考中,必修三區域地理部分很難講,如果按照書中的案例,學生會很枯燥。通過兩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知識,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識基礎、天賦特長、興趣愛好和能力,自己探索,自由創造,進行不同深度的探究和探討。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發現問題,開展“問題研究”,實踐區域的分析,我們嘗試開展地理“問題研究”課堂實踐活動,由學生根據書中案例,尋找相似的區域進行分析,學生自發組成合作小組,發現問題,收集資料,解決問題,分享成果,整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完成,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合作和交流,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發現的問題有:《新西蘭農業發展》《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澳大利亞東水西調為例》《產業轉移——以重慶為例》《產業轉移——以雄安新區為例》《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瀾滄江為例》《河流的綜合開發——以湘江為例》《荒漠化的防治——以阿拉善為例》《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內蒙錫盟為例》《森林的開發與保護——以加拿大溫帶雨林為例》《能源資源的開發——以沙特阿拉伯為例》《能源資源的開發——以玉門為例》等。學生花了很多精力,小組成員通力合作,內容新穎,資料種類豐富,提出的問題有獨到的見解,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展現了學生的地理思維。
總之,“問題研究”欄目,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地理課堂的實效性,同時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開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思辨力、決策力、研究力,鍛煉了學生的地理思維,促進學生的發展。教無定法,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摸索、實踐,尋找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解決更多的地理問題。
[ 參 ?考 ?文 ?獻 ]
[1]趙麗麗.人教版高中地理“問題研究”專欄內容、功能與教學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12.
[2]李青.人教版高中地理“問題研究”專欄的教學實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3]李富財.淺談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探究[J].綜合論壇.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