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轉化法使名詞直接用作動詞的詞叫名-動轉類詞。這類詞是現代英語構詞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漢語中也存在名-動轉類詞。本文結合語義遷移并通過實例剖析名動轉類詞的理據及其分類,并通過對比的方法描述并分析英漢名-動轉類詞語義延伸的異同。
【關鍵詞】名動轉類詞;語義遷移;對比
【作者簡介】劉婧(1991-),女,隴東學院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
轉類法是一種無須借助詞綴就能實現詞類轉換的構詞法,而名轉動是轉類法中構詞能力最強的方法之一。這類詞在英漢語中均有體現,在轉類的過程中, 詞義也會隨詞性的變化而變化。本文試圖從英漢兩方面對此現象進行探討。
一、英漢名-動轉類詞
對英語名-動轉類詞的研究中, 在國外以斯坦福大學的Eve V Clark和Herbert H Clark最著名。他們深入探討了名-動轉類詞的實質。此外,Clark和Quirk討論過名動轉類詞與原生名詞的語意關系。隨著現代英語的發展,轉類詞成為現代構詞中最為簡便和有效的途徑,廣泛出現于各類文體中, 如cash a check, water the flower。
漢語名動轉類詞常出現在古漢語中,多見于成語或者俗語中,如“十年樹人,百年樹木”“東邊日頭西邊雨”等。然而近年來隨著語言的隨意性不斷加強,漢語轉類詞開始出現于一些非正式場合的口語之中,比如“趁這個機會排場排場”等。
二、名動轉類詞的理據分析及其分類
1.名動轉類詞的理據分析。關于名動轉類詞的理據分析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名詞與動詞之間語義互含的關系提供了名詞轉動詞的可能性。名詞作為一類人、物及抽象概念所共有的名稱或表示個人、國家、機構、組織等,它的內容必然包含表示動作的語義成分。反之,動詞所代表的動作也必然與某事物相關聯,需要以某事物為載體。這種名動互含的關系就成了名詞轉為動詞的語義基礎。
其次,名詞轉作動詞往往會產生新奇幽默的修辭效果,從而為新聞報刊,大眾媒介所青睞,也影響了大眾的使用習慣。如He guitars his way to Paris.(to play guitar along)。在漢語中,名詞轉動詞同樣可以達到新奇幽默的效果,例如:老栓,就是運氣了你。(魯迅《藥》)
最后,使用名轉動詞可以避免冗長拖沓,使句子簡潔精煉,這與Grice的合作原則中的簡潔準則相符合。例如:把百姓當作魚肉一樣蹂躪——魚肉百姓。
2.名動轉類詞的分類。關于名動轉類詞的分類, 有不同的標準。本文選擇最易理解與接受的方法——根據原生名詞的意義進行分類。表示(人和動物)身體部位的詞: to head(率領), to shoulder(肩負);職業: to host(做東), to clerk(當職員);動(植) 物: to ape(模仿), to monkey(戲弄), to wolf(狼吞虎咽);運輸工具及其他器具: to trailer(用拖拉車運),to handcuff(用手銬銬住);處所、范圍、時間等: to surface(露出), to inch(一寸一寸地挪動);其他事物:to package(打包), to milk(擠奶), to powder(撲粉)。
三、英漢名動轉類詞的語義遷移
名動轉類詞不僅涉及詞性的變化, 而且關系到詞義的遷移。Quirk曾在《當代英語語法》(1972)一書中將該類詞的詞義延伸分成7種類型: to put…in/on N; to…with N as an instrument; to provide with N; to make/change into N; to deprive of N; to send/go by N; to spend period of time。英語“eye”可以用作動詞表示用眼睛看,如“to eye someone”,而在漢語“范增數目項王”中,“目”同樣被用作了動詞。這證明了英漢語中名-動轉類詞的語義遷移有其一定的相似之處。引申法和隱喻延伸法是語義遷移最重要的兩種途徑。
1.引申法。引申法使詞匯意義發生變化在英漢語中均有體現, 通常有以下4種情況:
(1)將…放入原生名詞所表達的事物(To put…in/ on N):指稱容器或地點、處所的原生名詞往往通過該途徑實現語義遷移。英語中有“can the fruit”,“garage the car”,而漢語中也有類似的用法,如“袖手旁觀”,“函君臣之首”。
(2)以原生名詞所表達的事物作為手段等(To…with N as an instrument):該類原生名詞通常是儀器設備的名稱或指身體的某一部位。英語有“hammer the nails”,“brake the car”;漢語“網魚”“藥老鼠”“策馬”等。
(3)向…提供原生名詞所表達的事物(To provide with N):英語中有“ tip the driver”,“oil the machine”,這樣的例子,而漢語中也有“虎乳之”“奶孩子”“秣馬厲兵”這樣的表達法。
(4)使…成為原生名詞所表達的事物的狀態(To make/change into N ): 英語的例子有“cash the check”,“cripple the dog”;而漢語則有“沛公欲王關中”,“怎么,啞巴啦”。以上4 種類型在英、漢語中均有出現。
2.比喻法。比喻法較引申法更為復雜。使用這種方法實現名詞向動詞轉類過程中的語義遷移主要表現在以表示事物、動物及人體器官的名詞上。通過借用這些名詞代表的事物、人物等形象特征, 來喻指所表達的人物或事物的行為、動作等。
名-動轉類詞語義的隱喻延伸可分為以下3種:
(1)表示動物名稱的名詞用作動詞:許多動物都有各自的特征,因此指稱動物的名詞最常用于隱喻中,如:to pig= to eat too much like a pig; to rabbit= to run fast like a rabbit。漢語中,動物名稱并不用作動詞,而是用作修飾動詞的副詞充當狀語,如“虎視眈眈”“斗折蛇行”“蠅營狗茍”等。
(2)表示身體部位或人體器官的名詞用作動詞:該類詞也可根據身體部位或人體器官的特點通過比喻法而產生語義遷移。例如:to tail= to follow; to mouth= to say。在成語“身肩重任”中,“肩”被轉類用作動詞表示“承擔”,這與英語中“shoulder”在短語“shoulder the task”中的用法完全相同。
(3)表示人物名稱的名詞用作動詞:英語中表示人物名稱的名詞如boss, pilot, nurse, doctor, father都可通過隱喻延伸轉類成動詞。“to mother”表示“to take care of as a mother”,“to tutor”相當于“to act as a tutor”。漢語中該類名詞用作動詞時往往具有“意動”含義。“子焉不父其父”中第一個“父”是“把…當作父親”,而在“父天母地”中“父”和“母”均被用作動作, 意思是“視天為父,視地為母”。這與英語中的隱語延伸并不完全相同。隱喻延伸在我們的語言中無處不在。比喻法較引申法更為復雜,更難理解。
四、結語
本文認為,各類詞的相互轉化派生出新的意義和用法,大大豐富了詞匯,且可獲得表達簡便的效果。名動轉類詞在英漢語中都是很普遍的現象,名動轉類詞的創新與轉變更加豐富了語言的發展。但是,由于語義多層次可能性的存在及名轉動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語義遷移,則又可能造成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難和誤解。因此,對英漢語中轉類構詞法的研究在語言詞匯的發展方面有很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麗青.英語詞義的延伸略談[J].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1997(7).
[2]鄧云華,白解紅,張曉英.漢轉類詞的認知研究[J].外語研究,2009 (6).
[3]姜姚潔.英漢語名詞與動詞的詞類轉換比較[J].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10(6).
[4]Quirk,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J]. Longman, London, 1972.
[5]曲占祥.隱喻和轉喻在詞義延伸中的作用[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6).
[6]司顯柱.英漢名轉動詞比較研究[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6 (3).
[7]孫欣平,李愛華.英漢名——動轉類詞語義遷移的對比研究[J].南通醫學院學報,2002(3).
[8]張彩霞.名-動轉類構詞法在英語詞匯發展中的作用[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