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亞會
摘要: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數學知識,而且還應注重培養他們發現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與人協作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即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給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小學數學教師只是運用單一化的方式開展教學,不注重與學生生活和認知的鏈接,從而讓學生誤以為數學只是數字和定理的組合。第二,部分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是忙于教學進度,忽視與學生學習的互動,因而不太關注他們的學習情況。第三,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化為主,因而小學生數學學習面臨困難。筆者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從實踐教學的角度出發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旨在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
一、教學游戲化,培養合作能力
游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學生可以在緊張刺激的游戲教學中,掌握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游戲開展教學,并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組與組之間的競賽,從而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授“十以內的加減法”這節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創設學生熟知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獲得快樂的同時,使他們相互幫助,從而掌握十以內加減法的運算規則,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具體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著眼。首先,講授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講授這部分內容,并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從而確保大部分學生掌握這節課的內容。其次,科學分組。小學數學教師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并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再次,創設游戲情境,制定游戲規則。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為背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游戲。具體游戲規則為每個小組中的成員均回答正確多媒體上顯示的數學題,則代表本小組的小蝌蚪增長一倍,假如連續增長五倍,則小蝌蚪順利變成青蛙,并尋到媽媽,取得最后的勝利。在游戲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發現有些成績較好的學生主動幫助成績差的學生,整個班級投入到數學計算的海洋中。小學數學教師運用小組的方式開展游戲教學,不僅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學會彼此幫助,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合作意識。
二、教學實踐化,提升探究能力
實踐教學幫助學生還原知識產生的整個過程,在增強他們知識認知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應選擇難易適度的內容開展授課,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參與度,獲得良好的數學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梯形面積”這部分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運用已知知識,探究未知知識,提升學生的探究梯形面積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自信心。在課堂開課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出示如下的探究內容:如下圖所示的一個直角梯形,它的上底為2厘米,下底為4厘米,高為2厘米,試制作這個梯形,并求出它的面積。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雖然我們以前沒有學過梯形的面積公式,但是我們可以運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探究,比如,我們可以運用切割法或是拼湊法!”在學探究結束后,筆者對學生進行提問。小冉積極地舉手說:“我制作了兩個全等的直角梯形,將兩個梯形拼湊,得到了一個長為6厘米,寬為2厘米的長方形。梯形的面積是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小學數學教師運用實踐的教學方式,并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
三、教學生活化,增強自主學習力
生活化教學可以打通學生常識認知和數學知識之間的連接,降低他們的學習坡度,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深入研究數學教學內容,并悉心觀察生活,構建數學知識和生活之間的橋梁,從而提升生活化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基礎的幾種圖形,比如,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燈,并讓學生在課下尋找生活中的這些圖形。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課下作業中,挑選表現好的學生,給與他們獎勵。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尋求家長的幫助。在再次上課時,筆者發現每位學生都在積極地搶答。筆者截取其中一個教學片斷進行介紹。小宇積極地站起身回答:“我發現足球在太陽下的影子是圓形的;數學課本是長方形的;魔方上面有正方形。”通過運用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提升他們觀察生活和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力。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應適應新課改的發展趨勢,并積極地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進而提升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增強。
參考文獻:
[1]令俊.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探討[J].中華少年.2018(25)
[2]李慧麗.分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