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鈦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不斷完善,學校不僅重視學生文化課的教學質量,還對小學體育有著更高的教育要求。小學體育對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全面綜合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同時與我國體育發展息息相關。分層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小學體育老師如何將這種教學方式有效的融入到小學體育教學中,以是廣大小學體育老師值得研討的課題之一。因此,本文對分層教學法如何有效應用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進行簡單分析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小學體育教學;運用
由于學生自身素質差異較大,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全面提高學生自身素質一直以來是體育老師的首要難題。而分層教學法的出現,正為體育教師解決這一難題。分層教學法是指針對學生能力的不同進行測評,分出不同層次后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此,小學體育教師應將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差異進行綜合考慮并做出不同層次劃分,制定出符合每個學生的體育發展目標和計劃。從而,提高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意思是說人與人存在差異。學生在受到后天環境影響下,身體素質有一定差異性。在教學中,大多數體育教師忽略了這個差異性,以一種統一的訓練形式目標進行教學,過于追求“整齊化一”的形式感,使身體素質差的學生不能承受訓練程度,導致物極必反的效應。長期以往,不但不利于身體素質差的學生發展,還會在此環境中失去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再有大部分體育教師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對一些動作要領等進行“填鴨式”教學,由于學生對其理解的不同,導致部分學生產生錯誤的理解,進而對學生參與體育運動中產生消極影響。大部分教師和家長過于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價學生,在小學體育中,教師單一化的評價方式,使在體育成績差的學生容易失去信心,不利于學生在體育上發展。進而不能激發學生的運動潛能,嚴重違背了學校的重要方針。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完善每個學生身體素質能力為目標,為我國培養體育方面的人才。
二、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學生分層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差異,并對這些差異因材施教,讓學生在自己擅長的體育運動有更好的發揮空間。就學生差異而言,大致表現為,一是性別差異,男生和女生身體體能有顯著的差異。二是運動天賦上的差異,也就是有的學生在某運動方面有獨特的運動基因。因此,教師應重視這些差異現象,并對其不同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同時設計相應的分層訓練目標與計劃。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根據學生的動作標準程度以及體力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在設計計劃過程中,也要重視整體體育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對自己擅長的運動項目訓練逐漸接觸其他運動項目,從而,激發學生其他運動項目的潛能。比如說,在進行《跳高》課程時,教師可以對所有學生講出基礎動作要領,然后對學生進行分層訓練,基礎差的學生練好基礎;基礎一般的學生對其指導加以糾正動作要領,達到教學目標標準;具有這方面天賦的,教師讓其不斷突破自己,不斷挑戰自己。從而,使學生體育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2.教學分層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講完基礎動作要領時,應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技能儲備、基礎差異、以及身體素質等不同而進行分層教學,確保每一名學生在一定基礎上均得以提升體育素質。例如,在進行百米短跑訓練時,分為三個層次小組進行訓練,對起跑動作要領以及身體素質好的分到一組,進行高強度訓練;對其一般的分到一組,進行中度訓練;對其較差的分到一組,適當降低訓練強度,讓其循序漸進去練習。這樣教學方法,兼顧到每名學生,從而達到提高全體學生身體素質的效果。
3.合理評價
小學體育教師合理的評價學生體育素質,不對學生增加對體育學習的信心,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教師針對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需要進行分層次評價。如在《跳遠》這一課后,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對其評價標準應有所不同。對高層次學生評價時,如果能再突破一下自己會更好,以綜合素質作為評價標準;對中層次學生評價時,要求熟練掌握標準運動動作,達到考核標準;對低層次學生評價時,以每一次進步一點以及在學習的態度端正等為評價標準,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分層次的評價,不僅激發學生體育運動的潛能,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結束語: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的不斷繁榮昌盛,對青少年的體育運動越來越重視。進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積極應用分層教學法,不斷激發學生體育運動的潛能,有效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綜合素養。在課堂上,讓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不斷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突破自己,爭取早日為國家體育爭光多彩。
參考文獻:
[1]許宏艷. 分層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 赤子(上中旬),2016(21):275.
[2]景維偉. 淺談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 學周刊,2019(2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