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幸
摘 要:教育現代化的提質增速,使更多教師開始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意識的培養。在初中數學中,教師可通過多元化教學引導方式,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使其對數學學習產生好感,具有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此,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展開探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學生;合作能力
引言
數學新課標強調“需關注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使其通過系統性學習能夠運用數學知識思考、探析和解答現實問題”。因此,教師應摒棄傳統的一言堂教學,給學生合作探究的空間,促進學生運算能力、數學思維、學科素養等協同發展。
1、初中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必要性
新課標中明確提到“應在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人類社會與生產發展的緊密聯系,讓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1]”。為此,教師應立足于班級實際學情,關注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其在共同學習中揚長避短、一同進步,讓學生理解學科本質,認識到學好數學的重要性。從而,使其成為課堂學習中的中心,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掌握數學學習的有效方法與技巧,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
2、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策略
2.1突出學科特點,培養合作意識
新課改的全面實施,重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創新精神[2]。而關注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既需突出學生的數學學習主體地位,也需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首先需擺正師生位置,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應試思維中,多是以教師的知識灌輸為主,學生比較被動,缺乏參與感。因此需將傳統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授道者、主宰者向引導者、參與者轉變。此外,還應進行合理的分組、分工,使數學學習成為互助探索的過程。教師需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將4-6名學生分為一組。在分組中,要將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基礎、個人個性等考慮在內,為學生的互助學習、共同進步夯實基礎。
數學具有嚴謹性特點,大多數情況下答案是固定的,但是面對不同思維方式的學生,解答思路可能各有不同。鑒于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有不同的解法,多角度探究,并引導學生分工協作、相互交流。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中,如果是單純知識傳遞的話很簡單,讓學生記住公式就可以了。但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角度來說,數學學習是思考的過程,不能讓學生困與機械練習中。若讓學生先自行預習,在小組合作中展示自學成果,并整理成相對完善的知識匯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進行“切磋”并及時發現問題,這時總結教學問題再向教師討教,則便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見,在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并及時隱身為課堂觀察者,以促進學習的視角,摒棄“一言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既能夠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溝通能力,又使其具有問題意識,學會主動提問。由此一來,學生在探究發現中不僅得到思維能力的鍛煉,也有助其形成創新意識,在合作學習中具有更開闊的思維和視野。
2.2創設豐富情境,提高合作的能力
作為自然學科、技術科學的奠基學科[3],數學以其自然屬性來說是為生活服務的。但有的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顯性學力的培養,使數學與生活的相互脫離。在培養合作學些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有助于提升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功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下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具有數學思維,進而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將抽象的數學文字、符號融入到現實常見的一些情景中去,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提高他們的解決問題能力。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中,可導入商場不同活動促銷方案,將應用題的文字表述轉化為實際問題。讓學生理解所列方程和關系式在實際問題中所蘊含的真實含義,如何購買更劃算,廠家做哪些活動更賺錢等。同時,情境教學不僅僅是情景再現,還要將數學的元素適當添加到課堂中去,使學生在合作中發現數學問題,加深學生對學科內涵的理解。畢竟,缺乏數學元素和教學意義的情景創設對于課堂教學而言是沒有意義的,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2.3注重思維培養,促進多角度思考
數學學習是培養學生理性思考和縝密思維的重要過程,在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需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鼓勵其主動探究、多角度思考問題。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同一類的問題,改變問題中的某一條件或用同樣的條件求解不同的問題,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遷移能力和思維。對于上述過程并不是讓學生刻板地掌握某一類問題的解法即可,而是在問題條件的基礎上對比各個求解方法,找出最優方式,學會對該類問題歸納總結,理解問題的本質。
要知道,合作學習的內涵,便是讓學生具有探究規律、學習方法的能力,進以形成探討交流,使學生在取長補短中形成數學思維和智慧的碰撞。再以一元二次方程教學為例:公式、圖線、配方、特殊求法等都可以實現問題的解決,不能學生掌握一種方法便認為教學任務完成了,更需讓學生了解方程的本質,在圖形上畫一條拋物線,隨著變量的變化有不同的變化規律,在關系式上其是由變量的平方項及低次項和常數組成的一個式子,將其代入實際數學問題中其可以實現各種問題的解決。再例如,當面對面積求解教學時,可以合作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擦出創新火花,促進優質教學經驗的共享,使學習不僅體現在面積分割、補充,更涵蓋一些具有新意的特殊解法等。故此,仍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使學生在勇于探究、相互探討中形成新認識、新理解。
3、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能力,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絕非一蹴而就的。為此,教師既應深研教材,關注對教學架構的梳理、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適時引入合作學習;也需保證課堂施教的有效性,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并通過科學分組、合理分工,發揮組內同伴互助學習作用,使學生享受學習、學習學習,增強其獲得感與成就感。
參考文獻
[1]許錦雯.芻議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J].學周刊,2019(12):27.
[2]陳兆瑞.淺析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9(12):19.
[3]張娜.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策略與實踐案例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