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艾玲 胡美玲 吳文韜 劉巖
摘 要:2018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堅持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社會各界開始對鄉村振興問題進行探索和實踐。本文主要是從多個角度思考和論證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這一想法的可行性。筆者通過二手資料查閱、實地求訪等方式,結合實際從多個方面延展推理,對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進行可行性分析,以期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關鍵詞:鄉村振興;大學生;可行性分析
一、鄉村發展現狀
自2004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7年聚焦三農問題。鄉村振興戰略致力于解決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不均衡,農業基礎差、農村底子薄、農民競爭力弱等問題。目前鄉村振興最關鍵的因素分別是資金、技術和人才。其中在人才方面,多個省市已經開辟招聘綠色通道,加大大學畢業生定向輸送力度,建設農村專業人才隊伍。通過引進高素質、高技術人才這種方式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但是,對于如何使鄉村發展和大學生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有關研究仍舊相對匱乏。
二、內容構想
鑒于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重重難題,以及在校大學生群體擁有的多樣化知識儲備,筆者產生了在校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的設想。鄉村有許多迫切需要外力協助解決的問題,在校大學生也存在參與三下鄉等活動不夠深入的苦惱,究其根本在于信息的不對稱性。如果能夠構建一個網絡平臺,使有需求的鄉村與需要進行專業實踐的在校大學生實現對接,線上線下聯動,鄉村發展將獲得相應的理論知識和新鮮的思考方式,在校大學生也可以對鄉村生活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對自身專業深刻的認識。同時,這個平臺不但能招聘大學畢業生,還能讓鄉村獲得更多的宣傳機會,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最后考慮到現實各種因素的影響如:鄉村經費有限,學生經驗不足等問題,筆者建議該平臺可采取由點及面的模式,逐步推進。筆者堅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鄉村移風易俗,農民提升文化素養、提高思想境界,政府推動精準扶貧、找準發展特色等美好愿景指日可待。
三、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可行性分析
在每個項目執行之前,為了確保能夠順利進行,對其可行性的考量與評估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資料查閱、邏輯推斷以及現狀觀察,筆者得出以下結論。
(一)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的合理性
(1)大學生可填補鄉村振興人才空缺
目前農村常住人口大多為婦孺老人,青年占比較低,擁有較高文化水平且心懷抱負的年輕人更少之又少。而據調查顯示,截止2018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8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76億人。其中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833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在校青年學生群體龐大,所學專業多樣化,沒有生活的經濟壓力,課余時間較多,是鄉村振興最有力的后備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鄉村振興的人才缺口。
(2)高素質人才返鄉創業增添鄉村活力
大學生擁有較為豐富的知識儲備,看待事物的眼光更加敏銳,也更善于爭取和抓住機會。大學生返鄉創業可以產生一定的崗位需求,也能留住一些青壯年共同建設家鄉。新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鄉村發展,支持高素質人才返鄉創業。從中國鄉村人口和勞動力結構來看,農民進城務工規模較大,當地留下來的勞動力年齡結構偏大、教育水平偏低,大多從事傳統型農業生產,難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由此促進勞動力城鄉遷移勢在必行。黨和國家也在不斷推進農民工等群體返鄉創業、助力新型職業農民崛起,加強科技人才支撐和資本的持續注入。
(3)大學生利用互聯網簡潔高效
如今互聯網發展與大眾生活聯系緊密,鄉村建設也需要利用互聯網推動。當下的鄉村政治建設隊伍,很多仍由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領導,這些老人對于互聯網技術的認知不足,在錄入表格、現場取證等日常工作中表現吃力。在農業生產方面,農民辛苦種植卻難以找到好的銷路和報價。而大學生對于互聯網更加熟悉,相關業務操作熟練,可以指導村民使用互聯網工具和相關數據軟件,減小城鄉差距。
(二)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1)鄉村振興事業對參與度有更高的要求
當今大學校園里有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關愛社區老人、幫助留守兒童、大學生支教等。這些實踐活動時間不長,大多是利用大學生寒暑假的時間。而鄉村振興與這些自行開展的很多實踐活動有較大區別,需要具體的舉措和系統的規劃。當代大學生是否全都具有大局意識和堅持到底的毅力,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部分大學生對于個人發展存在思維固化,認為城市的平臺更大,可以有更好的機會。改變大學生對于鄉村的成見,是吸引大學生助力鄉村的一大難題。
(2)可能存在經驗不足和能力不夠的問題
高校開設的課程雖讓大學生汲取了理論知識,但鄉村振興事業不是紙上談兵,需要扎實的行動。當開展新工作時,切實的經驗和做事的能力顯得更為重要。而從不少應屆畢業生的在崗表現來看,理論知識與操作實際存在著距離。因此大學生在鄉村振興事業中,需要在前輩的帶領下提前逐步適應。
(3)事業開展難以得到一致支持
筆者根據實地走訪以及自身經歷了解到,每逢農村村官選舉,村民更傾向于選擇德高望重的老人或知根知底的熟人。農村發展的新生力量想要規劃發展,拉取外界資源,難以獲得當地村民的支持。
(三)針對以上問題可以想到的方案
將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分為兩類,一類是畢業生——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的領頭羊。具體的參與形式為返鄉創業,運用自身所學的知識,整合資源,扎根于鄉村振興事業中。另一類是在校大學生——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大后援團。通過短期實踐,循序漸進的把所學知識運用到鄉村振興中。同時也積累了經驗,為將來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做好獨擋一面的準備。
此外,若能在資金上予以支持,在一些企業中借調專業人士對回鄉創業的大學生群體進行系統培訓,更能吸引和守住人才投身到鄉村振興事業中。各方共同努為村民帶去更加先進的想法,若涉及相關利益問題時,可以進行相應的補償和承諾。
四、結語
鄉村振興的最終實現,需要大量人財物力的投入。勝利貴在堅持,更貴在創新。當然,大學生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但這些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在鄉村振興的光輝大道上,需要我國大學生們的共同努力,帶領我國鄉村事業邁向一個全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魏麗霞.我國新型農村社區治理探究[D].山東大學,2019.
[2]趙曉寧,新喬,任熙俊.優先發展教育 持續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技術裝備事業的巨大發展成就[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3):1-2+20.
[3]劉世恩.做支持貧困地區鄉村振興的主力[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8(06):76-77.
[4]新華社特約評論員.謀劃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重要頂層設計 論學習貫徹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J].新湘評論,2018(06):22-24.
[5]本刊記者.鄉村振興,怎么看怎么干——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吳宏耀答記者問[J].農村工作通訊,2018(03):14-19.
項目基金
四川省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大學生與鄉村振興的信息平臺創新思路研究”(項s20191062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