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教育者意識到了學生全面性培養的重要意義,開始在教學中運用有效手段,尋求新時代下學生發展的新道路。這就使得教師在教學中開始強調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需求為教學立足點,高度尊重學生,通過不斷優化教學手段來突出學生的作用,為教學打開了新的局面,帶來了新的啟示。同時,時代的發展也催生了不少先進的教學技術,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便利,促使教師有了更強烈的教學信心,想要通過改善教學來將學生從學習的“泥潭”中拉出來,打破學生眼界的限制,使學生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新時代;發展
語文,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學習的基礎,特別是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語言文字的第一步,在小學語文書本上,學生學習了一二三四……學習了傳統文化……學習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可以說,是小學語文指引著學生走向了大道,為學生打開了其他學科的大門。而閱讀,作為小學語文的守門神,是學生學習語文,攻克語文難關必不可少的“對手”,需要學生認真對待,在教師的引領下,領悟閱讀的魅力,品味文字的美妙。但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硬件、軟件等條件的限制,在教學方面存在著問題,不僅給教師教學帶來了阻力,在學生發展方面也存在影響。因此,筆者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學,有責任有義務就閱讀教學的發展展開探索,找到適合本地區學生學習的有效道路。鑒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從課內文章閱讀入手,利用生活、情景、問題、實踐等元素,展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的探究,旨在通過教學實踐來獲得新的教學啟發。
一、利用生活元素——加強學生聯系學科意識
生活,這里重點指的是學生在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或是有一定認知基礎的東西,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堂所學知識,奠定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有利于學生的觀察分析,加強學生聯系學科的意識。
例如,在學習《荷花》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讓學生感受荷花的靜態美和動態美,品味課文的語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使學生看到荷花的風姿,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在教學中為學生準備了荷花的圖片和贊揚荷花的句子,使學生在觀察圖片和語句時,仔細感受荷花的美,獲得作者的創作情感。學生通過近距離觀察荷花,分析描寫荷花的句子,對荷花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知道了荷花是多年生水生植物,歷史悠久,擁有典雅高貴的氣質,一直以來都被文人墨客喜愛、追逐著,更是留下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名句。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融合生活元素,使學生看到了語文學習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增強了學生對荷花的認知,幫助學生抓住了中華文化的脈搏,加深了學生對生活的理解程度。
二、利用情景元素——豐富學生課堂學習色彩
情感,彰顯的是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對人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情景元素,更容易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情感,增強學生的體驗和理解,使學生與作者之間形成共鳴,讓學生在情感的指引下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豐富學生課堂學習色彩。
例如,在學習《守株待兔》這篇課文時,筆者使學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使學生理解文章背后蘊含的深意,促使學生懂得勤勞的珍貴,增強學生學習的直觀感受,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為學生播放了守株待兔的flash動畫,讓學生在動態的情景下感受古時種田人想要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學生觀看flash動畫后,都被動畫中的場景所吸引,看到了青青的禾苗、微曳的清風,干累了農活的種田人倚在樹樁旁休息,突然跑來一只靈活的兔子,不小心撞到了樹樁上,被種田人捉到,從此嘗到了甜頭的種田人無心種田,一心蹲在樹樁旁,等待下一只“倒霉”的兔子,最后兔子沒等到,田也荒廢了的場景,理解了兔子撞死在樹樁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人不能因偶然的獲得而心存僥幸,不勞而獲的道理。這樣,筆者通過在教學中融合情景元素,使學生有了更直觀的學習印象,促使學生在動態視頻的指引下,懂得了成語故事背后蘊含的深意,獲得了人生上的成長。
三、利用問題元素——構建學生自主思考思維
我們常說人有十萬個為什么,可見人們每天都處在發現問題的狀態。但是,很多人由于種種原因,沒有進一步探索問題的答案,最終滯步不前,沒能有效擴充自己的知識庫。教師在教學中要看到人的這一特質,為學生創設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構建自主思考的思維。
例如,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使學生感受到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了解傣族人民的潑水節,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識,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知道潑水節嗎?了解周總理嗎?你能說出幾件周總理的事跡嗎?周總理為什么要和傣族人民一起過節?體現了周總理怎樣的精神?傣族人民對周總理和他們一起過節有怎樣的感受?你從文中到了什么?”學生拿到問題后,與周圍同學進行了積極的討論,分享了自己所知道的潑水節和周總理的故事,知道了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可以保佑人健康,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懂得了周總理與人民心連心的服務精神,感受到了文中所表達的激動、幸福和難忘,給出了問題的答案。這樣,筆者通過為學生創設問題,使學生有了自主思考的平臺,促使學生在思考中感受到了周總理帶給傣族人民的歡樂和幸福,形成了語文思維。
四、利用實踐元素——鍛煉學生學科應用能力
實踐,不僅是當今時代發展的主題,也是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打開學生的學習視野。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揮舞畫筆來描繪自己人生的畫盤,使學生擁有學習上的成就感,同時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對知識進行熟練的應用,增強學生的綜合實力。
例如,在學習《蜘蛛開店》這篇課文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動物的特性,知道蜘蛛開了哪幾次店,幫助學生熟悉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懂得做事情并不都是一帆風順的,會出現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想獲得成功,只有堅持不懈才是唯一的捷徑的道理,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續寫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對蜘蛛開店的故事進行創作。學生拿到學習任務后,先是對課文進行了反復閱讀,掌握了蜘蛛主要開了口罩店、圍巾店和襪子店等主要內容,體會了《蜘蛛開店》這篇課文背后蘊藏的做事應堅持不懈,不能輕言放棄的道理,把握了文章的主旨,為接下來的創作奠定了基礎。這樣,筆者通過組織學生實踐寫作,使學生獲得了充分的鍛煉的機會,促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對文章進行了大量閱讀,加強了學生的印象,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學科應用能力。
總之,本文圍繞課內文章閱讀,從生活、情景、問題、實踐等方面入手,展開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的探究,借助教學實踐獲得了新的教學啟發,使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看到了閱讀的樂趣,知道要想獲得深厚的文化底蘊,就要向內多輸送知識,撐起自己的精神大廈,這樣在消化知識的時候,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到更遼遠的風景。
參考文獻:
[1]貴州省甕安縣珠藏鎮榮院小學 萬吉軍. 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量[N]. 科學導報,2019-07-05(B02).
[2]歐陽紅月.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173-174.
[1]任萬強.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131-132.
[4]吳海霞.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