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紅娟
摘要: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催生了眾多與其融合的應用場景,而教育行業也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緊密聯系在了一起。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方面的應用尤為廣泛,其對重塑數學教育理念,教學化繁為簡,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數學概念都起到了極大的幫助。由此,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課程目標,開發學生思維,達到最佳的授課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深度融合
如今,信息技術已在國內外基礎教育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在數學授課中,信息技術將日常學生認為枯燥乏味的數學課變得趣味十足,它對數學教育的改變,輔助教師將抽象難懂的數學概念變得具體化,零散要點也整合的系統化,營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氛圍,促進了學生對學習化被動為主動,養成了自主性分析的良好學習習慣,才讓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發現,原來數學是一門非常有意思的學科。
一、方法
1.1提高教師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素養
要讓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達到更深層次的融合,首先是需要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的素養,增加使用信息技術的授課場景。好的技術需要人去應用才會有價值,無論教育部門以多么大的力度去推進教育信息化改革,教師本身無法在日常授課中應用到信息技術,那么改革的落實也只會事倍功半。要達成這一目標,就需要學校的管理者引導教師,在教學觀念上有所變化,打破以升學為唯一目的的教學局限性,從而才能改變其傳統的教學模式,將邏輯思維的培養作為小學數學的教育根本目標。從目標的轉變可促使數學教師改變其日常的授課思維,同時,加大教師對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技能培訓,提高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逐步轉換教學觀念和教學習慣。
1.2充分發揮計算機在數學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的融合并不是簡單的教師利用計算機來授課,而是與教學內容的融合。首先,是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概念的融合,在日常授課中,教師可利用計算機圖像的功能,將抽象概念變得更形象化,例如面積的概念,只用文字表達學生很難形成清晰的概念,而使用圖像功能的話,學生會對面積有更深刻的印象。其次是學生日常練習的融合,信息技術可檢索巨量的習題資源,并可根據需求供教師選擇,此外,還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標注知識點難點,對于理解能力的差異,信息技術更可以做到分層化教學。最后,是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應用層的融合,教師將生活中實際發生的數學知識引入教學里,對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數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會起到很大幫助。[1]
1.3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切記本末倒置
信息技術雖然擁有龐大的資源,但在教學應用過程中,教師需切記學生才是接受知識的主體,而非教師將知識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技術與教育融合的階段中,教師也要轉變個人在教育中的角色,授課時應用信息技術是為了引導學生了解如何獲取知識信息;如何對信息進行篩選;如何高效的學習。從而養成自主獲取信息并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師是教育的引導者,而非控制者。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教育發展的工具,而不是束縛學生的枷鎖,切不可本末倒置。
1.4教師需要對課堂進度進行控制
教師需要對課堂進度進行控制,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能教授多少知識、提供多少種方法、學生能接收多少,這都是由教師本身素質與學生接受能力來決定的。尤其是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中,切不可認為多多益善。教師需把握學生對知識點、難點的掌握情況,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時,切不能繼續灌輸知識,而是要根據學生的情緒狀態分析原因,是否是知識點還未講解透徹,教師可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進一步拆分知識點,將抽象的概念具象為學生更易接受的內容,并鼓勵學生實踐探索,以把握整堂課的節奏,使學生在不疲倦的狀態下深層次的理解知識點。
二、優勢
2.1直觀方便,化繁為簡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其優勢在于信息技術擁有直觀的概念建模展示方式,對于教學中數學題目的難點,可利用信息技術分解題目信息,簡化抽象的數學模型,將題目條件與圖片進行結合,由于學生對圖片的感知最為強烈,以這種表現形式能夠讓學生直觀的了解題目的意義,更可利用制作動畫的方式給學生更全面的視覺感受,幫助學生解決思維難點,化繁為簡。
2.2提高學習效率
即便是小學數學,依然存在眾多抽象的概念,教師如只做簡單講解,很難讓學生快速理解,長期如此,勢必會降低學習數學的效率。而應用信息技術,能夠以更直觀的方法將知識點進行拆解,如多媒體教學與情境教學的融合,能幫助教師將知識點講解的更加形象、生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2]另外,教師也可充分利用更多的教學資源,提高信息傳輸量,從而節省更多時間用于鞏固知識。
2.3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帶有很強的具體形象性,其了解世界是在不斷的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形成的,應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發現問題,并實踐去解決問題,這種主動探究的行為是激發學生思維培養的極佳方法,它可將教師的授課內容和日常生活進行結合,挖掘學生的探索欲望,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可按自己的興趣進行研究,從而得到學習的成就感。
2.4有趣生動,集中學生注意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主要在于沒有把握住學生的興趣點。由于數學內容抽象概念較多,因此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而信息技術即可解決這一難題,它從視、聽等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趣味的展示方式提升學生的興趣,將學習化被動為主動。例如分披薩的教學中,用計算機設計出場景:媽媽給兩個孩子分披薩,將一個披薩分成八份,其中八分之三給了哥哥,八分之二分給弟弟。由學生自己實踐操作,融入角色,如此,學生的興趣便調動了起,接受知識會更加容易,概念的內容也深深印在腦海中,持續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的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3]
三、結語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有明顯的提升,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專注,學習效率也有顯著提高。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將過去的被動接受轉換成了主動探索,在實踐學習中充分調動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得以充分發揮。小學是思維啟蒙的重要階段,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師生互動更為頻繁,學生由具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也更加順暢,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學習。
參考文獻
[1]陳治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6).
[2]宋百會.小學數學教學和信息技術的融合[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1).
[3]翟紅杰.漫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機融合[J].學周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