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國立




摘 ?要:本文以教師的視角,依托于一線教育教學經驗,在對初中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考試期望值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實踐案例從鼓勵教育、情感關懷、同伴交往、發展性評價以及優化教學方式等方面,為改善初中生厭學問題提出有建設性和可行性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初中生;厭學;學習興趣;教學;策略
一、當前初中生的厭學問題的調查現狀
針對Z中學的初中生的厭學問題展開調查,隨機選取150名學生,主要了解其學習態度、學習動機、作業完成情況與考試期望值,下文中將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
1.學習態度。針對“你認為自己當前的學習態度是怎么樣的?”這一問題,認為自己“學習認真”的初中生占到大約26.29%左右,而認為自己“比較認真”的則占27.9%左右,認為自己“只求及格”的學生則占到30%左右,還有15.81%的同學表示自己只是在“混日子”。由此可見,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了“學習認真”和“比較認真”的選項,這說明大多數初中生的態度還是較好的,但是“只求及格”的學習占有將近三分之一,此外還有少量混日子的學生,其厭學問題較為嚴重。
2.學習動機。調查顯示,選擇“來自家庭的壓力”為第一項的人數最多,占34.6%。選擇“升學”為第一項的人數,占29.28%,緊隨其后。位居第三位的是“來自教師的壓力”,占14.83%。位居第四位的是“同學間的相互競爭”,占9.13%。“形勢所迫”和“實現理想”的人數最少,分別為7.03%和5.13%。由此可見,初中生的學習動機仍然以外部動機為主,內部動機相對較小,學習的自覺性較為低下。
1.鼓勵教育,激發厭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要加強對厭學生的激勵,首先要從觀念的樹立入手樹立起“學生本位”的教育理念。同時,通過加強對于厭學生心理因素的分析認識、優化師生溝通將“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口號落到實處。
2.情感關懷,優化厭學生的學習心態。在初中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具有較強厭學情緒的學生的情緒活動直接激發其行為與心理活動教師對厭學生的情感關懷與情緒支持就顯得格外重要。
3.同伴交往,增強厭學生的自我意識。在對厭學學生的教育中,初中教師要注意優化厭學生在課堂中的同伴交往,增強厭學生的自我意識。其次,優化厭學生的同伴交往可以滿足厭學生對于尊重與愛的需要,為課堂中良好同伴關系與穩固友誼關系的建立提供巨大助力。
4.發展性評價,培養厭學生的學習習慣。實施發展性評價有利于為厭學生設計更為科學且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避免目標過大、過難,從而加重厭學生的畏難情緒,誘發“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情緒。避免部分厭學生產生自卑感與羞恥心,認為已經被教師“放棄”,使厭學生樹立起自信心。
5.優化教學方式,提高厭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初中生的厭學問題,教師應杜絕“功利化”的強化灌輸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趣性。在任務的分配上,根據難易程度的不同設計A、B、C三個階梯,由易及難、由簡入繁。教師還要重視“體驗”與“探索”的過程,通過構建“趣味課堂”培養厭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的厭學問題不僅嚴重危害其健康成長,還會造成初中生輟學率的提高,并且衍生出諸多社會問題。因此,初中生的厭學問題應該引起教師的高度關注。作為教師,自覺肩負著改善學生厭學問題的責任與義務,在對初中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考試期望值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改善策略。
參考文獻
[1]陳修娟.初中厭學學生的成因及心理干預的策略[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8(11):32-33.
[2]趙曉通.從自我意識角度看農村初中厭學學生的轉化與管理[J].晉中學院學報,2015,32(04):88-91.
[3]胡紅.初中厭學體育學生厭學行為的歸因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3(01):73-79.
[4]沈恒恩.北京市宣武區普通中學初中厭學學生現狀的調查[J].心理發展與教育,1988(02):50-54.
[5]趙儉.初中厭學學生的興趣[J].教育研究,1987(07):59-62.
[6]郭家榮.從自我意識角度看農村初中厭學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轉化[J].幸福生活指南,2019(06):252-252.
本論文系2019年漯河市基礎教育研究項目《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的個案研究》(LHKT201914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