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立

【摘要】 ?物理復習該如何開展才更高效?如何優化物理復習課的教學設計?一言以蔽之:依綱靠本。“綱”就是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本”,筆者認為應為學習之“本”。讓每一位學生平等地獲取知識,在課堂上有機會挑戰更高難度的學習內容,體驗學習的快樂,這是學習之本 ,而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的學習體驗創設了這些條件;在復習中以習題引導開展物理教學,以學習活動促進復習訓練和知識點鞏固是較有效的復習策略,本文以一節課的課例分析加以說明。
【關鍵詞】 ?復習策略 合作學習 課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33.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5-132-02
初中物理復習方法有很多,如知識點歸納,思維導圖等等,有經驗的物理老師會按照自己的一貫的教學思路,開展各單元復習及至畢業班物理總復習,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中考復習時間一般都比較短促,我們備課組同事在復習中發揮教師團隊協作精神,集思廣益,在基于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中,精心備課,以習題引導的復習策略,指導學生每一單元復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18年畢業生學業考試中,根據區教育局教研室所作的統計,我校畢業班物理平均分名稱前茅,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們備課組的教學實踐表明,采用習題引導的方式進行復習是比較高效的。下面以《電功率》一節復習課為例進行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復習依據:《2018年廣州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物理考試大綱》(《2018年廣州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指導書》第1至9頁)。《考試大綱》是根據2011年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制定,力求體現課程標準要求的各項指標,對學生的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等進行較全面的考查,是我們進行復習的主要依據。
《電功率》這一章節是在前面電流、電壓和電阻,以及歐姆定律的基礎上進行的較為綜合的復習內容,也可以說是初中電學的綜合應用復習,包括串聯和并聯電路的分析應用,以下僅為第一課時的復習,重點復習電功率較為基礎的內容,包括:1、初中電學基本物理的復習,如電流、電壓、電阻和電功、電功率、電熱等;2、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3、電功率的測量;4、電能表的使用。難點有:1、實際電功率的計算;2、利用電能表測量燈泡的電功率。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前面內容的學習與復習,包括電流、電壓和電阻等基本物理量學習,對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和規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學習了歐姆定律,能對一些電學物理量進行簡單的計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1、對基本電學物理量的區分有些混亂;2、對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應用在理解上有待加強;3、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如綜合計算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對電路中動態變量分析等;
我校實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已多年,教學成效卓越。畢業班學生經過近三年的學習與活動,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早已駕輕就熟,教師在平日上課過程中就常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小組合作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教師引導,以學習小組學生之間傾聽與交流、展示與評價等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
三、復習策略分析
合作學習的研究學者日本的佐藤學教授認為:所謂“學習”,是同客體(教材)的相遇與對話;同他人(伙伴與教師)的相遇與對話;同自己的相遇與對話。我們通過同他人的合作,同多樣的思考碰撞,實現同客體(教材)的新的相遇與對話,從而產生并雕琢自己的思考。所以,學習就是合作!近年在國際上大熱同時對我國影響越來越大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也越來越多地強調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共贏”已成為21世紀的時代精神。關于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可見的學習》一書作者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哈蒂教授認為:“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似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共識,特別是把它與競爭學習和個別學習相比較的時候。”
有基于此,針對教學內容分析和學情分析,本節復習課設計以習題為引導展開復習,授課過程通過多個學習活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傾聽與交流討論中完成復習任務。
四、教學過程
學習活動一:核對和交流前置作業答案(10分鐘)
要求:1. 小組長組織組員核對答案,對不同的答案分別說明自己的意見,但最終要統一答案;
2. 對前置作業的的基本內容小組內以相互提問的方式進行復習;
前置作業是教師在授課前一天就布置的學習任務,學生在完成前置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對上課內容預先有個初步認識和了解,以便自己和小組成員充分交流和分享。
本節前置作業的內容主要復習電學基本物理量,要求學生明確表格里所列電學物理量的基礎知識點。通過列表比較,學生對電流電壓電功率等物理量更加清晰起來。同時這部分內容的鞏固也為下一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組員之間的意見表達和相互傾聽很重要,日本的佐藤學教授在他的《學校的挑戰》一書中強調,“傾聽是交流的基礎”,又說“合作學習需要的是每一個人的多樣學習的相互碰撞,是每一個學生的平等參與”。合作學習讓學生增加了交流和反饋的機會,而傳統課堂通常由教師主導,又基本以教師講授為主,剩下與學生互動的時間本來就不多。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是同時開展的,這會大大增加他們的參與度,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學習活動二:課堂練習一(6分鐘)
練習內容:
一個燈泡標有“220V40W”的標識,請按要求完成以下題目的練習:
(1)該參數表示是什么意思?
(2)正常發光時該燈泡的電流、電壓和功率分別是多少?
(3)1度電可供該燈泡正常工作多少小時?
要求:1. 學生獨立思考并完成練習;
2. 三分鐘后小組互對答案,教師選請一小組代表投影其答案,其他小組可點評批改,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答題的規范性,如列公式、帶單位運算等;
這個環節的練習是基于活動一基礎上設計的,意圖是進一步鞏固電功率的概念理解,知道額定電壓、額定功率的意義,能進行簡單的關于電功率的計算。學生只要能了解并記住活動一所列的公式,基本上就能完成,因此活動二沒有安排小組交流環節。
關于小組合作學習實施過程出現的問題,小組成員間閑談不止是其中較為常見的弊病,其主要原因佐藤學教授指出:一是教師本身廢話太多,二是課堂設計的課題過于簡單。他進一步明確,“合作學習”的意義在于通過與同學的合作,一個學生能挑戰其不能達到的水準!因此,不是所有的學習活動都適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備課過程要考慮好,哪些教學環節進行交流與討論,哪些內容可以直接展示,或由教師進行示范引導。就本活動而言,經教師巡視,直接選擇作答較為規范的小組代表投影展示即可。
活動三:課堂練習二(10分鐘)
練習內容:(接上述練習)
(4)如果不考慮溫度的影響,正常發光時該燈泡的電阻是多少?接入200V的電壓中使用時,電阻又是多少?此時實際功率是多少?
(5)如圖1所示是某電能表月初的示數,用此電能表只測量該燈泡一個月的電能,若每天正常工作3小時,月尾(按30天計算)內這個電能表的示數是多少?按每度0.6元計算,這個燈泡一個月的電費是多少?
要求:1. 學生獨立思考并完成練習;
2. 五分鐘后小組互對答案,并交流討論,相互學習;
3. 教師選請一小組代表投影其答案,其他小組可點評批改,有疑問的可向小組代表提問,小組代表答疑,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補充;
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教師巡查并指導,重點是:1. 查看學生作答情況,記錄錯誤典型;2. 觀察課堂,留意是否有交流與討論難以開展的小組,及時幫助和引導這些小組的學生溝通起來。
合作學習研究者指出,在小組合作學習開展過程中,教師必須做的是,讓那些不能參與的學生跟小組里的學生溝通起來,而不是分別回答個別學生的提問。教師只要對這些小組進行幫助、推進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接下來交給學生去做就可以了。所以,在開展小組學習活動時,教師應相信學生,想盡辦法幫助和促進小組內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切忌包辦代替。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教師還應注意傾聽學生的聲音,及時發現閃光點,特別是基礎不太好的同學,教師應給予鼓勵和支持。
活動四:課堂練習三(12分鐘)
練習內容:(接上述練習)
(6)能否用圖1所示的電能表測量一個燈泡的電功率?試補充你所需的器材,寫出實驗步驟和燈泡電功率的表達式。
要求如下:1. 學生獨立思考并完成練習;2. 六分鐘后小組互對答案,并交流討論,相互學習;3. 視學生作題情況,教師選請一小組代表投影其答案,并由該小組代表解答示范,必要時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補充或由教師補充,如果學生答題有困難,可由教師給出適當提示;
本活動環節設計的習題有一定難度,對應考試大綱備注說明的“會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難度有所提高。根據《考試大綱》要求,中考物理考查的能力中,包括:會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書面表述自己的觀點;考查內容包括:有初步實驗技能,會用簡單的實驗儀器,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因此,該項學習活動是符合考綱大綱要求的。
我國合作學習研究學者莫遠婷和廖鴻盛通過實驗表明,合作學習中學生更愿意挑戰一些高難度的思維活動。日本的佐藤學教授也指出,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每一個學生真正的學習,教學內容首先必須設定在比通常教學水準更高的層次上,合作學習為所有學生提供了挑戰高水準的學習機會。如上面所述,教學內容難度偏低不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長期開展。
活動五:課堂小結(2分鐘)
要求:1. 學生整理和小結本節內容,有疑問可以跟組員交流;2. 教師巡視指導。如有需要可針對課堂學生出現的問題或教學內容,給予強調,引導學生注意。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緊緊圍繞《中考物理考試大綱》要求展開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以習題引導,由淺入深,精心設計各教學活動環節,依托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交流中體驗學習樂趣,分享成功快樂。以習題引導復習,以練習促進復習,鞏固學習內容的同時歸納知識點,是一種高效的復習方法。無論是新授課教學,還是復習課教學,只要教師設計合理,操作得當,小組合作學習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 參 ?考 ?文 ?獻 ]
[1]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編.《2017年廣州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年報》,廣東教育出版社,2017.11.
[3]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編.《2018年廣州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指導書》,廣東教育出版社,2018.2.
[4]佐藤學(日本).《學校的挑戰》,鐘啟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
[5]約翰·哈蒂(澳大利亞).《可見的學習》,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8.
[6]吳培森等著.《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與文化策略》,廣東教育出版社,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