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琰
[摘 要]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正式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人民銀行陳雨露副行長也曾強調,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央行國庫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適應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需要,積極推動央行經理國庫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總要求。本文分析了山西國庫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結合山西國庫工作現狀,提出了山西國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國庫 面臨的新形勢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志碼:A
一、山西國庫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中國人民銀行陳雨露副行長深刻分析了當前國庫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指出“站在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個歷史方位,各級國庫部門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準確把握國庫高質量發展要求”,提出國庫業務進入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從山西省的實際來看,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山西省現代化服務型國庫建設成效顯著,為實現國庫高質量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實踐基礎。這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具備完善的制度體系。各級國庫以“兩法兩條例”為基礎,全面推進制度建設,制定了涵蓋國庫會計核算、系統建設、監督管理、國債管理、統計分析等方面的制度40余項,這些制度既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精神,又體現了地方工作實際,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國庫制度體系。二是具備健全的組織機構。全省人民銀行構建了省、市、縣三級國庫組織體系,除省分庫外,包括11個中心支庫、120個縣(市、區)支庫及1個鄉鎮金庫,同時,全省800余名國庫干部立足本職、勤勉敬業、堅守崗位,這是做好國庫工作的根本保障。三是具備豐富的業務種類。山西省國庫除了傳統的收入、支出、退付、更正、統計、國債等基礎性業務外,還具有財稅庫銀稅收收入電子繳稅、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性補助資金國庫直接支付業務等,為財稅、海關和廣大納稅人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務,為政府和宏觀決策部門提供了及時精準的信息服務。
但在發揮優勢的同時,山西省國庫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國庫會計核算需進一步夯實。從內外審計、國庫會計現場檢查情況看,山西省各級國庫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業務發展不平衡、內控管理不嚴格、會計核算不規范等問題。二是國庫調研水平需進一步提升。有些調研分析報告的理論高度還不夠,深度也需進一步拓展。三是國庫隊伍建設需進一步加強。有些國庫部門人員的年齡結構不平衡、知識結構不合理、學習能力不扎實,個別員工對工作缺乏主動性、責任心、創新性。
面對新時代、新使命,國庫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在于解決“好不好”的問題,即由“做不做”轉為“做不做好”,努力實現國庫的安全發展、協調發展、創新發展。為此,山西省國庫要把握好三個方面:
一是把握宏觀調控政策協調對山西省國庫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國庫作為連接財政和央行的結合點,要積極面對和把握好復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要成為研究財稅政策的重陣,助力兩大宏觀政策協調配合;要發揮好信息溝通、協同操作的作用,成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緊密銜接的橋梁。二是把握財稅體制改革深化對山西省國庫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在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國庫一方面要結合改革對我省國庫業務的影響,加強制度建設,優化業務流程,支持改革措施順利實施;另一方面,對于改革中的新業務,國庫要不斷強化事中監督,努力構建央行國庫與財政部門之間既分工合作又監督制衡的工作機制,發揮好國庫在國家預算管理中的促進和監督作用。三是把握山西經濟發展對國庫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為山西省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為實現經濟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在山西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國庫一方面要進一步提高預算執行能力,實現預算收入及時準確入庫,安全合規出庫;另一方面要依托科技創新,豐富服務方式,為山西綜改示范區建設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二、山西國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一)織密“安全網”,夯實國庫核算基礎
國庫會計核算是國庫的基礎和根本,國庫這艘航船能否行穩致遠,會計核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庫只有堅守“兩條底線”,嚴格內控管理,牢牢管控風險,才能為國庫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一是抓制度建設,重制度執行。各級國庫要注重對現有制度的梳理,重點查找工作中存在的流程不清晰、操作不明確、制度與實際操作脫節等問題,查找流程中的風險漏洞或無效環節,使制度管理緊跟形勢發展需要,與業務發展同步延伸;要注重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按照“一個業務品種、一套業務流程、一套規章制度”的原則,把制度建設覆蓋到各項國庫業務和具體操作過程中,使各項業務工作都有嚴格的操作規范和控制程序;要注重制度的執行,各級國庫一定要在制度執行上加大力度,在落實上狠下功夫,在制度執行過程中,要完善人控和機控相結合的工作機制,減少人為因素干預和自由裁量,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二是抓風險控制,保“兩個安全”。隨著財政收支規模日益增長、國庫收支業務種類日趨多樣化,以及創新工作的不斷開展,國庫面臨的風險種類和數量也相應增多,特別是在內控管理和系統運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為此,各級國庫要嚴格防控管理風險,全面梳理風險隱患和突出問題,明確整改時間、落實責任人,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實;要嚴格防控系統風險,重點關注系統上線后,新的風險點的出現,做好風險識別、防控和化解三個環節的工作,對國庫風險實行動態管理,將風險防控工作常態化,確保國庫資金安全和業務系統運行安全。
三是抓責任落實,強紀律約束。各級國庫要認真執行國庫主任(副主任)、國庫部門負責人、國庫會計主管、國庫經辦人員“四級管理目標責任制”,做到縱向層層落實,橫向責任清晰。對于因制度落實不到位或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導致發生國庫風險和重大業務差錯的,要嚴肅追究當事人和有關負責人的責任。
(二)把牢“定盤星”,強化國庫監督管理
國庫監督是人民銀行經理國庫的本質要求,也是履行經理國庫職責的關鍵所在。各級國庫要依法監督、嚴于監督、敢于監督,把提升監督能力作為國庫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當好國庫資金的“守護神”。
一是把握監督實質。各級國庫要切實理解“兩法兩條例”中關于國庫監督的深刻內涵,要從國家治理的高度和全局出發,把國庫在實施監督中事關矛盾沖突、職責調整、權限劃分的重大問題研究深、研究透,尤其對于商業銀行、信用社代理國庫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各級國庫要依法依規處置,做到尺度統一,堅決杜絕處罰自由裁量權過大、權力尋租和腐敗行為,切實發揮經理國庫的監督職能作用。
三是增強監督本領。目前山西省國庫事中監督不嚴格,監督底氣不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國庫監督能力缺乏,對財稅改革政策和法規吃不準,對金融機構代理國庫業務不夠精通。“打鐵還需自身硬”。各級國庫要深入學習研究財稅政策,不斷提升監督能力和水平。
(三)打造“智囊團”,提升分析研究水平
國庫調研分析是體現國庫工作水平的重要“窗口”。各級部門要充分發揮國庫作為政府預算收支數據中心和信息樞紐的優勢,進一步深化分析研究水平,把央行財稅研究打造成支撐國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陣地。
一是突出特色研究。各級國庫要科學選擇調研課題;要整合全省國庫研究分析的資源,形成合力、共同發力,同時要根據當地特點和需要,有重點、有選擇地專注于某個或某些方面問題,長期跟蹤研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成果。
二是改進研究方法。在數據分析和挖掘方面,多年來國庫部門在履職過程中積累了海量收支數據與相關行業的信息,擁有寶貴的數據資源。各級國庫要充分運用大數據思維,對國庫收支存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并結合財政和貨幣政策執行、金融市場運行等情況進行多角度、綜合性和關聯性分析,提升數據分析的精準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在研究視角方面,要利用國庫處于中央銀行和財政、稅務等部門之間的區位優勢,關注內外部環境變化對國庫業務的影響,圍繞國庫資金運行與宏觀經濟、財政、金融運行的交叉點,專注于對財稅、金融關聯問題進行研究分析,突出國庫部門的獨特視角。
三是注重成果運用。全省國庫部門要進一步擴大調研分析成果的影響力,促進調研分析成果在更大范圍的運用。對內,可向貨幣信貸、調統、金融穩定等部門報送,使受閱者及時了解國庫收支信息和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并通過國庫資金運行情況的分析,研判財政經濟形勢,從而有效地服務于貨幣政策的執行;對外,在符合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可向各級人大、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報送,不僅有利于國庫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也有助于建立信息交流機制,進一步豐富國庫統計分析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提高國庫的調研分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