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濱
【摘要】從“適教課堂”到“適學課堂”的轉變,是推動陽光體育從理念向實踐推進的積極轉變,也是小學體育教學不斷實踐的結果。文章在解構“適教課堂”到“適學課堂”之變的基礎上,以“小籃球、跳躍”教學為例,簡要闡述陽光體育理念下小學體育“適學課堂”建構路徑。
【關鍵詞】適教課堂;適學課堂;陽光體育;小學體育;構建
為增強青少年體質,教育部聯合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實施“陽光體育”運動。小學體育作為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專業課程,必須要強化陽光體育理念,積極推動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變革,構建適合青少年發展的教學模式。從“適教課堂”到“適學課堂”正是基于陽光體育理念的生動實踐,旨在通過變革傳統教學模式、建構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模式,讓學生走到陽光下,釋放學生天性,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并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一、解構“適教課堂”到“適學課堂”之變
“適教課堂”是指適合教師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它突出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中心地位,一切教學活動要適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適學課堂”是指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它立足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設計要有助于激活學生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適教課堂”到“適學課堂”的教學模式,體現出小學體育教學方式發生轉變。首先,體現出教師教育思想之變。在“適學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思想將發生重大的變化,從注重“教”的設計向注重“學”的設計轉變。其次,體現出課堂角色之變。“適學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將回歸主導地位,成為學生體育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學生成為體育課堂的主人。最后,課堂教學方式之變。“適學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方式將發生顯著的變化,課堂將立足于學生主體地位,采用適合學生體育學習的教法、學法等,課堂教學方法指向更加明確。
二、陽光體育理念下小學體育“適學課堂”的構建
小學體育教學要堅持陽光體育理念引領,讓學生走到陽光下,釋放學生天性,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適學課堂”。下面以“小籃球、跳躍”教學為例,簡要闡述“適學課堂”的建構路徑。
(一)任務引領,自主預學
“適學課堂”是建立起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建立在學生自主預學的基礎上,通過自主預學,發揮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自主預學,將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前自主先學有機結合起來,拓展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時空。如何提高學生自主預習的有效性,這就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任務引領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教師在充分解讀學情的基礎上,給學生自主預學提供學習任務單。“小籃球、跳躍”一課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初步學習小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技術動作要領。根據學生的體育認知基礎,以及本課教學內容,我為學生提供了如下學習任務單:
課前熱身:回憶跨越式跳高基本動作要領,并自主練習幾遍,體會跨越式跳高對小籃球行進間運球的作用。
自主樂園:自主準備一個籃球,白主進行行進間運球,一邊練習,一邊體會行進間運球包括哪些基本動作要領。
互動樂園:邀請你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媽媽和你一起運動起來,和他們一起揣摩行進間運球的基本動作要領,分享你們的心得,并用視頻記錄下你們運動盼陜樂過程。
七嘴八舌:在自主運動過程中,你還有哪些困惑或者困難,請寫在下面。 任務單包括四大版塊。第一版塊調動學生運動積累,同時使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做好熱身運動,避免自主預習傷害。第二版塊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開展自主運動活動,促進學生白主體驗。第三版塊改變學生自主預習過程中互動性不強的不足,利用學習伙伴或親子活動方式,促進學生和學習伙伴、親人之間的互動,深化學生自主學習認知。第四版塊引導學生對自主預習進行理性反思,讓學生自主梳理自主學習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教師課堂引導和學情診斷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交流展示,小組探究
“適學課堂”立足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要緊緊圍繞激活學生主觀能動性方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課堂開始環節主要由體育委員實施,包括整隊、匯報學生人數、師生問候等。課堂開始環節要充分發揮學生白主性,營造“適學課堂”氛圍,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放手讓學生開展力所能及的活動。課堂準備環節要緊扣本課訓練內容,安排學生引導大家復習球操,并強化學生對伸展、體轉、腹背、下蹲、踢腿、全身、跳躍、整理等運動環節的認知,并以此作為熱身運動。在做好準備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成果交流和展示,成果呈現的方式主要以學生提交的視頻為主,教師對學生提交的視頻進行選擇性提煉,然后集中投放出來,讓學生觀看。成果展示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培育學生自主預習的自信心。同時,在選擇成果時,教師要基于學生自主預學診斷、提煉案例的多重思考,在學生觀看視頻的基礎上,選擇一正一反的教學案例,通過選擇自主預學成果較好的視頻,引導學生對小籃球行進間運球的技術動作要領進行概括,形成初步的技術動作要領。然而,在投放存在錯誤動作的視頻時,要引導學生圍繞該視頻進行解剖,以此作為教學案例,引導學生提出完善技術動作要領的方法,深化學生對技術動作要領的認知。
在案例探究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小組間的比賽學習活動。活動主要緊扣“行進間運球”和“跨越式跳高”兩大技術動作要領,細化為“動作講解”“動作示范”“動作評論”。每一個小組推選出動作講解員一名、動作示范員一名、評論員一名,講解員講解動作技術要領,示范員結合講解員的講解進行示范,評論員評分,并進行點評。在合作學習方式中引入比賽機制,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也促進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發展。活動過程中,根據教學重難點分配角色任務,將講解、示范、評價等有機融為一體,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三)游戲整合,學以致用
為了促進學生課堂理論向實踐的升級,我選擇了游戲作為整合方式,這是利用學生喜歡游戲運動的認知特點,構建“適學課堂”教學模式。在玩游戲過程中,以四人小組為游戲單元,主要包括“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運球投籃”三個基本環節。在玩游戲前,我引導學生制定游戲規則,“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的時間各為1分鐘,比運球的次數多少,“運球投籃”考查跨越式跳高動作,再比投籃的命中率,并且各組要推選出一名裁判員。
通過游戲活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使課堂所學知識和學生既有的運動知識、技能等有機結合起來,使體育教學本著“適學課堂”理念,又真正指向學生自主建構,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裁判員角色的安排,又將游戲活動評價和課堂學習評價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裁判員對學生運動實踐做出二次評價,幫助學生進一步強化關鍵技術動作要領意識,整個課堂教學都在“適學”氛圍中推進。
三、結語
從“適教課堂”到“適學課堂”的轉變,是推動陽光體育從理念向實踐推進的積極轉變,也是小學體育教學不斷實踐的結果。作為小學體育教師,必須要強化陽光體育思想,進一步解放思維,重構體育課堂師生地位,立足于學生主體地位,引領學生走到陽光下,釋放學生天性,讓學生真正成為體育課堂的主人,構建真正意義的“適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王鑒,王明娣.課堂教學范式變革:從“適教課堂”到“適學課堂”[J].山西大學學報,2016(2).
(責任編輯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