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燕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隨著新課改的開啟,新的課程標準的頒布,這門新課程就在全國教育園地的土壤中開始生根了。學校也啟動了《道德與法治》的課改實驗,隨著課程的實施,站在教學第一線的老師都實實在在地感覺這門課程的新鮮氣息,也感受到課改的迫在眉睫,更深刻地感悟到這門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情感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在教育中作用日漸凸顯。其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還有利于推動學生情感的培養,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小學時期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掌握道德與法治教學技巧與方法。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想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就要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健康地學習。班級是學生一天當中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教師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因此,教師要想讓自己的教育教學,以及班級管理工作能夠更有效地開展起來,就應該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親和力。只有學生愿意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他們才能愿意積板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并且服從教師的安排。學生只有在身心愉悅的情況之下,オ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與生活當中去。教育的真飾就是愛,教師只有擁有著一顆愛心,才能真正做好教育教學與教師管理工作。
二、培養學生責任擔當意識
雖然現在人們的物質條件變得越來越好,但是精神層面的需求卻在缺失,特別是責任意識不斷地削羽。小學生因為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遇到事情很容易退縮,總是推卸責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中,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最長,對學生的影響較深。教師要想培養學生具責任擔當意識,首先就要做好學生的榜樣,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師無論是對待教學工作還是對待班級管理工作,都能夠一絲不,全心全意地付出,勇于面對生活與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難。實實在在的事例和素材是具有著強烈的說服性,能夠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錯,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教師管理工作與道德與法治教學都不是反復、單調、枯燥的說教工作,而是要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的具體實例,真實地進行感悟,并且愿意主動地進行自我改變的行為。
三、尋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必須被淘汰或者改進。教師必須花費定的課外時間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或借鑒其他優秀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法治意識教學上學習的興趣更大。例如學校可以請一些警察或者法律工作者,讓他們定期講授針對教材內容的一些案例,因為他們遇到案例都是親身經歷的,由他們來講解學生的興趣首先會很大,其次講出來的更真實,感情也更能感染學生。這樣能讓學生更加深刻意識到學法懂法的重要性。小學法治課的教材可能由于編制問題相關實例較少,直接講授法律知識可能不太適用。但是教師可以針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內容的深入化,實例化。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學法的好處,并給學生舉例,加重法治意識在學生心中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例如情景教學、討論、辯論等,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這樣學生的法治意識學習才更深刻。
四、扮演角色感受生活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普遍比較枯燥乏味,并且大多數都屬于文字內容,這一些內容的教學本身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低。對此,教師可以嘗試應用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并借助案例方式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期間,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以規則意識為例,因為小學生本身對于規格的認知并不成熟,但是因為自身的可塑性,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提高對學生可塑性的重視度,并在教學中提高重視,圍繞學生目前所掌握的生活經驗,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強化學生實際生活與環境等多方面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引入交通規則、游戲規則、校園規則以及班級規則等多方面的生活元素,促使學生可以圍繞著規則進行思考與學習,最終達到育人教學目的。
五、增強生活法治意識的應用
《道德和法治》這門課程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擁有法治意識,在特殊時刻能保護自身權益不受侵犯。考試的成績多少都是其次的。所以這門課程的考試不應該是體現在試卷上的,而是體現在生活實際的理解運用上。在學生產生與道德觀點相一致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聯系學生的言行實際,通過辨析使模糊的概念變得清晰起來,通過判斷使正誤的界線愈加分明,通過總結使學生對某種道德觀念形成皃整的道德概念和較為穩定的態度。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知識經驗少,但是教學時如果教師能注意引導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喚起他們對生活對周圍環境的所見所聞,這時同學們的發言會特別積極。在生活中遇到問題要及時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不能沖動做出錯誤的選擇。培養學生法治常識,讓他們隨時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這是相當重要的。同時這也是我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改內容終極目標。
結論
總之,學生的情感體驗是道德法治課中的靈魂。道德法治教學除了在課堂接受教觀點外,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實踐,有認識變為自覺行為,オ算是完成了作為ー個思品教師的任務。
參考文獻
[1]司桂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87.
[2]董小明.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德育[J].甘肅教育,2019(10):122.
[3]梁宇寧.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