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陽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科技技術不斷的提高,各種新的技術與設備被不斷的應用到電力系統中,有效的提升了我國電力系統的技術水平。隨著我國電力行業的飛速發展,電力系統的規模以及設備的數量都在不斷的增加,依靠傳統的電網管理模式進行電力系統的管理根本是不現實的,再加上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智能電網成為了電力系統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本文就此詳細的分析了智能電網模式下的配網調控一體化,以期促進我國電力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智能電網模式;配網調控;一體化
引言
隨著社會的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對電力系統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智能電網模式對提高電力電網管理效率有極大的影響作用,致使智能電網模式成為電網發展的主體趨勢。但就目前的智能電網來看,在監控和調度的相互配合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配網調控一體化的應用可以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建立完善的配電調控一體化系統之后,使這兩者之間能夠更好的相互配合,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費,充分發揮智能電網的優勢。當前,我國的配網調控一體化已初步成型,如電力信息系統、云計算和物聯網等,但在許多方面仍存在漏洞,導致電力系統的運行不夠順暢。所以,加強對配網調控一體化的分析和完善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1 現有配網調控一體化系統存在的問題
1.1配網人力技術水平和調管方式問題
智能電網模式下的配網調控一體化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其工作人員具有專業的知識技能。目前,國網福建松溪縣供電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周邊地區35kV和10kV配電網的自動化建設與維護,越來越多的電網設備出現,且配網設備種類繁多具有變化多、操作面廣等特點,僅僅依靠人力的調管是無法完成精細化調度的。
1.2網管模式不夠成熟
縱觀我國配網管理,總體而言已基本實現了電纜化,并且對配網進行管理時所使用的模式依舊為單條饋路混合。在該模式下,對配網進行管理會涉及到電纜架設以及架空線建設的有關部門,大大的增加了管理配網的難度。為了防止出現此類局面,在實際調控中可以使用分散管理的方式,認真的落實各部門的責任,確保其能夠各司其職。雖然這樣的管理方式會簡化混合管理的模式,但在實際管理配網時統計數據信息出現混亂,各管理部門管理力度不足導致管理失效。
2 實現配網調控一體化的具體辦法
2.1自動化建設
配網自動化作為智能配電網實現的基礎所在,智能配電網能夠為實現配網自動化提供建設方向以及相關的思路。為了能夠有效實現配電網自動化的運行功能,需要對以下幾點內容進行描述:(1)配電網絡;(2)配電設備的參數;(3)配電設備的狀態;(4)配電設備的特征;(5)分布式電源;(6)分布式儲能;(7)檢測配電網;(8)運行配電網;(9)控制動態數字化。
2.2信息系統的集成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現有信息的基礎上有效的集成了配網一體化信息系統,并利用建設以及統籌的方式,有效的集成了PMS、GIS、OMS、ERP這幾個系統,同時通過中心數據實現了這幾個系統之間信息共享的目的。此外,電網精益化管理的信息平臺逐漸健全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斷擴充了PMS、OMS、ERP等系統所具有的應用功能,并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有效的為生產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與此同時,利用統一的設備圖形以及臺賬管理的方式,加強對設備運行的管理以及檢修,不斷加強了配網中PMS、GIS等系統的應用。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有效實現企業生產管理實踐標準化以及精益化,則需要不斷對企業內部人員生產操作的流程進行規范,統一配電設備運行管理信息。
2.3不斷完善配網網架的結構
在配網網架的結構上需要堅持“主網穩定,配網可靠”的基本原則,有效實現對配電網的分區分層的管理,對電網的結構進行優化。而配網實現所聯絡網架結構能夠有效提高居民用電的可靠性。配網系統中,用戶用電的質量會受到接線模式的影響,接線的合理性能夠避免線路出現中分段的問題,因此,為了能夠有效提高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則需要不斷提高供電的質量。此外,保證了接線的科學合理性,還能夠有效的增加電源點,實現網架結構的分段或者互相連接則更為合理,供電中配網系統也更加可靠。
2.4利用GIS系統的優勢
GIS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的優勢是:以電子地圖為基礎,完成配網線路與地理位置的完美融合,實現歸類和分成管理,規避盲調,對調度管理的管理效率提升有顯著的影響。為確保完整的配網數據,建議以GIS系統為中心,與其他各系統集成數據相結合,可靠與穩定的進行數據交換。在調控一體化之前,雖然可以做到在線監控線路設備,但自動化的覆蓋率較低。而在智能電網模式下,充分利用配網調控一體化系統,結合GIS系統和數字化技術,可以提高調度與監控的有機結合。
2.5將SCADA與GIS系統互容
當前,配網調度的主要工作在于配網管理能力的提升,著力解決盲調,以監控為輔助。所以,根據配網管理特性,自動化生產廠家可將GIS與SCADA系統互容,實現功能互補,將SCADA功能移植到GIS上,進而達成配網調控一體化的設計目的。根據國家電網相關規范,為確保完整的配網數據,以及將來的GIS電網平臺要頻繁的和用電營銷、生產管理等各系統做數據交換,建議以GIS電網平臺與其他各系統集成數據為中心的應用相結合,提升數據交換的可靠與穩定。因道路走徑、地理位置影響配網,因而配網管理是配網調度的重要內容,主要向已經實現自動化的設施接入相關實時數據。為實現一致性維護電網結構模型與設備臺賬,可結合設備的運行信息、位置信息、靜態參數、空間關系,為在運行期間的設備管理提供支撐。構建科學集成機制,充分挖掘GIS電網平臺與SCADA系統的優點。減少不必要的數據維護工作,提升工作成效。
結語
總而言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力系統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為電力管理以及疏松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在實際調度管理以及監控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因此逐漸確立智能電網模式下的配網調控一體化能夠有效解決此類問題,實現了調度以及監控的配合,減少了人力操作,使得智能電網的優勢得到了較好的發揮,為國民的生產生活提供充足的電力。
參考文獻
[1]范偉,侯麗.智能電網的電力調控一體化探討.科技風,2019(31).
[2]宋成良.智能電網模式下的配網調控一體化分析及其決策性建議.通訊世界,2019(04).
[3]謝玉輝.智能電網模式下的配網調控一體化研究.通訊世界,2019(2).
[4]鐘志萍,王平荔,劉順華.智能電網模式下的配網調控一體化研究.科技尚品,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