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內容摘要: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語文是重要載體。特別是小學階段,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對終身受用。充分發揮小學語文的人文教育功能,讓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是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使命和責任。
關鍵詞:小學語文 傳承 傳統文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而且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為了使語文教學更好的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教學和指導學生課外活動中,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科實踐活動,對于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會起到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一.走進傳統經典,以誦讀厚實傳統文化積淀
經典名作是中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彰顯民族精神的載體。在小學生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意義深遠。筆者通過“傳統文化知多少”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對經典文化的接觸和吸收相當少。于是,“不要拒絕對經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們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定位,親近經典詩篇,把增強學生在傳統經典文化的積累作為研究和實踐的突破口。把“走進經典誦讀”活動作為傳承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效載體。為了增加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有效性,我把“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經典詩文編成符合學校學情和特色的校本教材,每個學期每個學段有指定的教學內容,教師根據不同學段組織學生誦讀不同的詩文:一二年級的學生學習和誦讀弟子規,三四年級的學生學習和誦讀三字經,五六年級的學生學習和誦讀千字文。教師利用校本課時間逐字逐句為學生講解內容,同時利用配樂課件在晨讀時進行大聲誦讀,每天堅持不懈的誦讀,學生們體驗到古詩文的美感,不斷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浸潤,熏陶了內心,提高了素養。
二.深度挖掘教材,以豐富課堂弘揚傳統美德
語文作為人文學科,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如何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在品味和積累祖國豐富語言文字同時,從教材中挖掘中華傳統美德,并將其內化為學生的思想提升作為重點內容,是我們一直思考和實踐的。設計小學語文學習活動方案,尋求有效途徑和策略,營造了語文課堂濃厚的文化氛圍。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組織學生開展“美詞佳句賞析與積累”活動,首先通過記錄美詞佳句,并聯系賞析運用,培養學生們語文基礎。接下來,背誦經典片段。通過小組學習、自主學習等方式去背誦老師精選經典語段,著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第三是進行課本劇表演,收入教材的作品,特別是優秀傳統文化作品,無論在思想內涵、人物動作、表情都刻畫的活靈活現。因此,把優秀的作品或片段,用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身臨其境,在快樂中培養了學生能力。每個學期,讓孩子們根據學習到的課本作品,自編自演課本劇,開展“小編劇”“小演員”評選和表獎,極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注重培養興趣,以實踐活動體驗傳統文化魅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科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多方面素質能力,讓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體驗自身的價值最有效途徑。在小學古詩文學習過程中,我們開展“我是小詩人”活動,孩子們通過“詠詩”“詩配畫”“仿詩”等形式,培養學生們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情感。通過在一二年級學生中開展“詠詩”活動,每個學生都嘗到了“詠詩”給自己帶來的身心快樂和初步領略了祖國傳統詩篇的無限魅力;三四年級學生的“詩配畫”活動,老師們跨學科組織學生進行“詩配畫”,學生們把自己豐富的想象繪畫成一幅幅富有詩意的圖畫,既拓展了自己的思維,又鍛煉自己的審美能力。而在高年段的五六年級學生中開展“仿詩”活動。學生們通過四個年級的“詠詩”“詩配畫”,初步掌握了傳統古詩詞的寫作方法,“仿詩”就順理成章了。學生們或是個體自行創意仿寫詩篇,或是在小組內集體共同創作詩詞作品,小詩人的“詩”已經有模有樣了。現在每到學生畢業前夕,都會有很多學生為同學寫下自己的作品。組織學生。學生們還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各種文化社團活動,組建“少年詩社”,創建課本劇“俱樂部”,組建文學興趣小組,開展寫詩文創作活動競賽、課本劇自編自演活動。定期舉辦“讀書和新書推介報告會”,學生利用班級“圖書角”和學校圖書館的圖書開展讀書活動。學生們在報告會上暢談讀書感受和體會,并向其他同學推介自己讀的新書。實踐證明,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科實踐活動,拓展了教師語文教學和學生語文學習的路徑和方法,也為師生通過語文學科教學和學習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提供了有效的載體。
中華傳統文化是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在堅持文化自信的今天,我們要充分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不斷在它的滋養中,讓學生的靈魂深處夯筑起傳統文化殿堂的基礎,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
參考文獻
[1]劉玲.傳統文化應植根于語文教學中[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1).
[2]趙世林.論民族文化傳承的本質[J].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3):10~16.
(作者單位:遼寧省錦州市太和區大薛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