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寶玉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引領學生修煉內功、培育興趣的同時,讓閱讀教學向課外拓展延伸,促進學生知識的積累、能力的發展、素養的提升。本文主要從因生擇篇、內修功力、教學互融等角度闡述課外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語文素養
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獨立閱讀文本,白主梳理知識,獲得知識的儲備、情感的體驗、語感的提升。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級要注重知識的積累、閱讀習慣的培養、人文修養的提升;中年級要鼓勵學生收集資料,拓展延伸目標;高年級要拓展閱讀范圍,使語言材料更有廣度與深度。課外閱讀具有隨意性,氛圍也較為松散,而小學生缺少獨立閱讀的能力,教師要予以系統的指導,使閱讀由無序走向有序,由混沌走向清晰,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由于缺乏教師的指導、家長的監督,使課外閱讀處于“無序生長”的狀態,他們想不讀就不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閱讀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很多學生在閱讀中也呈被動狀態,他們不愿動筆記、動腦思,缺少主動的感悟。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興趣有所側重,低年級的學生偏愛童話故事,中年級的學生喜歡科普類文章,而高年級的學生則鐘情于情感豐富的文章,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以新穎、有趣的內容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校圖書資料貧乏,網絡資源也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學校在推薦圖書時未精心篩選適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圖書,而小學生又缺乏甄別的能力,學生缺少集中閱讀的時間,圖書室的資源被擱置。部分教師的視野囿于認知的維度,對課外閱讀未加以重視,沒有為學生提供恰當的方法,不利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閱讀。
一、因生擇篇培養興趣
在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去感受文字的美妙、體驗情感的真摯,獲得閱讀的快樂。教師要站在兒童的視角去體驗學生的感受,尊重學生的興趣,為學生選擇充滿童趣的內容,讓他們感受到快樂的氛圍,能提高他們閱讀的興趣。低年級的讀物內容要是淺顯易懂,能讓學生愿意讀,他們會非常投入,從中獲得真實的感受,能盡情展示自己,體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學生進入中年級后,他們的閱讀速度、記憶能力有所提升,他們會獨立思考,想象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教師要鼓勵他們去閱讀科幻等作品,促進他們想象力的提升,閱讀科普作品,感受科學知識的神奇,從而催生創造的意識。高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有自己的判斷與分析能力,教師可以向他們推薦一些名人傳記,讓他們感受一下主人公逆境中成長的故事以及獻身科學的精神。教師可以向他們推薦一些經典作品,讓他們獲得情感的熏陶。
二、融情于文內修功力
教師要引領學生融情于文,通過朗讀、討論,與作者、文本深入地交流,在品味文本語言中感受人物的形象,接受情感的熏陶,豐潤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視角,融入自己的經歷去揣摩作者的意圖、傳遞的情感,細細品味,體會文本之情。如在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月光啟蒙》一課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讀母親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的內容,想想為何童年的夏夜會如此“美妙”?學生會透過“唱歌謠、講故事、說謎語”的“啟蒙”表象,感受到母親為“我”打開民間文學的寶庫,開啟“我”的智慧,并將對故鄉的愛、對生活的愛傳遞給“我”,并對“我”進行愛故事、愛生活的啟蒙,從而感受幸福的真諦。不同的經歷會對文本產生不同的理解,會有屬于自己的“哈姆雷特”。教師要立足生本,不囿于固定的答案,追求個性化的解讀。教師要從不同的視角切入文本,提高學生多角度解讀文本的能力,以拓展自己的認知視野,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教師要引導學生修好內功,借助關鍵詞句分析解瀆課文,提升解讀文本的能力,才能向外拓展延伸,才能在課外閱讀中準確把握內涵。
三、教學互融激發動機
閱讀教學要回歸本真,教師要構建平等的關系,引入趣味的內容,讓學生自然地融人情境之中,獲得真實的體驗,表達真實的情感。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是相互對話、彼此傾聽。課堂是自由對話的舞臺,教師不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也不讓學生不小心揣摩教師的“心思”,要營造其樂融融的氛圍,在自由的聊天中敞開心扉相互接納,實現心靈的交流,學生才會敢說、樂說。年齡長者并不意味著視域寬廣,為人師者并不意味著高人一籌,師生之間應相互尊重、彼此理解,要與學生平等相處、真誠溝通,放手讓他們述真言、表真情,讓他們的智慧得以閃現。學生常因教師不經意的批評而“受傷”,因表現“不完美”而內疚,教師要因情施教,引導點撥,探尋其中的真正原因。教師要展露才華,表現“與眾不同”,給課堂增添生趣。教師要將教材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讓學生對比閱讀,調動學生求知欲望,發掘學生自主學習潛能,引發學習語文的動機。如將學習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黃鶴樓送別》一文時,讓學生閱讀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體味其送別之景、抒真摯之情,李白先言事再寫景,將自然之景與真摯情感融為一體,充滿詩情畫意;王維先寫景再言情,情中言事,意境優美;王勃先描畫,再慰勉友人而悲哀離別,顯志向高遠、胸懷曠達。教師以語言激趣,讓幽默的語言成為課堂不可或缺的“調味品”,教師不追求博得一笑,要讓學生能從“笑外之音”中產生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四、結語
在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修煉內功、體驗情感、表達個性、促進交流、智慧的碰撞,促進學生語言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亞陽.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 (8).
(責任編輯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