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晶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探究、體驗的課程,隨著時代的發展趨勢,它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顯著。但是鄉鎮小學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中還存在概念模糊、定位不準等問題,我們以學生發展為核心內容,與日常生活、學科知識、德育活動、創客教育、研學旅行等內容相結合,初步選擇具有鄉鎮小學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讓學生能從個人生活、社會活動中獲得豐富的實踐體驗,形成具有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鄉鎮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探究、體驗的課程,隨著時代的發展趨勢,它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顯著。但是,當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情況不容樂觀,以我所在的F市鄉鎮小學為例,根據前期調查顯示,全市沒有一所小學配備專職教師,而是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對該課程的認識參差不一,概念模糊,定位不準,誤以為綜合實踐活動是由學校、少先隊或班級組織的大型活動,然后把活動的目的、過程、結果進行總結,就等同于綜合實踐活動。
一、以《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推薦主題為主要教育資源
在鄉鎮小學推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的最大問題是教師對課程性質了解不足,不知道可以開發哪些資源,或者不知道哪些資源具有開發價值。為了避免走入誤區,在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推薦了12個年級,152個活動主題。2018年8月,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中,每學期提供了五個綜合大主題一個單項主題,很大一部分內容與《綱要》推薦的活動主題吻合,這些課程資源成為很好的“拐杖”,尤其是鄉鎮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還處于起步階段時,教師可以直接按照里面提供的活動主題開展,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起到非常有力的推動作用。但是有部分內容存在一些實際操作上的困難或不適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以F市為例,資源包中四年級下冊主題一《安全自護我能行》的其他體驗活動是《走進安全博物館》,六年級上冊主題一《傳統文化溯源》的其他體驗活動是《走進傳統文化館》,全市沒有一座安全博物館,也沒有傳統文化館,像這樣的活動,我們建議教師可以不用開展或者與其他形式相結合開展。
二、與德育活動相結合,開發價值體認教育資源
《綱要》指出,要充分發揮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現在許多德育活動具有一定的體驗性,在《綱要》推薦主題中也有部分少先隊活動主題,這些都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有效將二者結合起來,不但可以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豐富起來,進行價值體認教育,還可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我們可以結合具體活動內容,引導學生討論研究,自主確定主題,制定活動方案,積極參與實踐體驗,活動結束后交流成功經驗,反思失敗經驗等。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科技節、文化節、藝術節等校園節日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節日活動內容的選擇和活動形式的設計,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在體驗中得到反思,在實踐中得到發展。我所在的鄉鎮,附近有虎頭崗義冢群、禁毒教育基地等,我們可以通過參觀考察、社會服務等開展各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感受,學習英雄的道德品質,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三、與學科課程相結合,開發問題解決教育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課程,不僅為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提供了一個平臺,而且學生在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又能在各學科的學習中得到進一步拓展和加深。
例如,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中國傳統節日”實踐活動,就可以與《綱要》推薦的活動主題《我們的傳統節日》相結合開展活動。我們還可以開展全學科背景下的課程資源,如《綱要》推薦的活動主題《跟著節氣去探究》,我們就可以通過對中國節氣的探索,自主提出選題,語文學科了解和節氣有關的詩詞等,數學學科了解相關的歷法知識,科學學科了解相關的天文知識,音樂學科收集有關的歌曲,體育學科開展有關的體育游戲等。這樣一來,既讓綜合實踐主題活動內容豐富起來,又使學科領域的知識在綜合課中得到更進一步的運用與拓展。
四、與職業體驗相結合,開發責任擔當教育資源
《綱要》在課程性質中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研究主題主要來源于生活。我們努力挖掘生活教育資源,除了最經常開展的考察探究活動主題外,職業體驗主題也是主要資源,讓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根據自身的年齡特征和家長資源,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參與相關工作,學習技能,獲得對職業生活的體驗和理解,在職業體驗活動中明白責任擔當,收獲快樂,得到發展。
五、與結合創客教育活動。開發創意物化教育資源
創客教育作為一個新興事物,綜合性強、涉獵面廣,主要是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動手制作的綜合能力,這與綜合實踐活動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我所在的學校是市級數字校園試點基地校,依托此項目,通過建立3D打印筆社團、編程機器人社團,通過前期考察、查閱資料、調查訪問、實踐研究、創意物化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向學生打開一扇科技之門,讓他們認識、接受、了解科技知識,探究、運用、體驗創造的樂趣,培養其科學思維的方法。
六、與春秋游活動相結合,開發研學活動教育資源
近年來,隨著《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等系列政策的出臺,研學旅行正逐步走進校園。對于鄉鎮小學來說,要想全面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體食宿等方式走出校園,具體實施難度較大,因此我們選擇與春秋游活動相結合,進行研學活動。我所在的鄉鎮周邊景點分布較多,可開發利用的資源也很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們做了以下安排:
一年級白色之旅——參觀白茶生產企業,了解白茶相關知識
二年級綠色之旅——參觀農業基地,了解本地農產品知識
三年級紅色之旅——依靠革命基地,了解本地革命知識
四年級藍色之旅——依靠海濱景區,了解本地海洋知識
五年級黑色之旅——依靠地質公園,了解本地地理知識
六年級橙色之旅——依靠核電站,了解核電相關知識
通過以上精心設計的活動路線和內容,讓學生去了解、去接觸、去感受,從而在豐富多彩的研學旅行活動中提高綜合素養。
七、與勞動技術相結合。開發勞動教育資源
勞動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對于青少年而言尤為重要,但是現在的孩子很少有主動勞動的意思,拿起掃把不會掃,放下碗筷不會洗,如果缺乏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就很難理解勞動、尊重勞動、崇尚勞動。2019年,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進一步強調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中。
在《綱要》推薦的活動主題中有勞動技術專項主題,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共26個主題,社會服務專項主題中也有如《生活自理我能行》《家務勞動我能行》等勞動教育內容由此可見,我們可以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形式開展勞動教育,除了根據這些推薦主題開展相關活動外,鄉鎮學校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還可以開展一些學農活動。我所在學校利用校內的空余泥土地,每個班級確認班級責任地,邀請種植經驗豐富的農民,根據時令,指導學生種植、養護農作物,每學年舉辦一次豐收節,展示勞動成果。部分班級利用家長資源,帶領學生到茶山實地開展茶葉種植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勞動最光榮的深刻含義。
八、結語
當然我們還需注意的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并非隨意無序的,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要體現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整合性、連續性五個原則,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并整合學科知識,綜合運用課內外知識進行探究、創新,提高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