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曉妍
【摘要】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有效策略,要求既要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要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本文圍繞初中數學教學運用的有效策略展開討論,為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策略
一、改變教育觀念,建立新課改基本理念
(一)改變以量提質的觀念
數學是初中階段學生重點學習的科目,由于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概念性等特征,而且學生的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存在差異性特征,若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大量的講解為教學目標,很難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所以教師應轉變以數量提高質量的觀念,著重精煉地講解典型例題,在一道例題中涵蓋不同的知識點,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既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還能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解初中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一課知識時,教師應要求學生掌握有理數混合運算法則,并熟練使用混合運算法則計算相關例題,在例題計算過程中,既能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以及觀察能力,還能使學生養成按順序計算的解題習慣,便于今后解答有理數例題時提高效率,并獲得準確答案。如解答例題18—6÷(一2)×(一l/3)時,按照有理數混合運算法則,先進行乘除法的計算,然后進行加減法的計算,所以該例題解題過程應為l8一(一3)×(一1/3)=18 -1=17,在該例題中應該注意的是,負數和負數相乘后,得出的數值應為正數,而在正數前是減號,所以不用改變減號,最后得到17的答案。
(二)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教師在教學中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滿堂灌或者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教師很難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所以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這需要教師與學生積極溝通,在互動中挖掘學生淺藏的創新潛力,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旺盛的狀態,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三)注重教學的延伸性
初中數學具備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陷入無法理解數學概念、無法解答數學問題的困境中,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應注重教學的延伸性,將貼近生活的內容引入到教學中,或者組織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增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解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立體圖形的展開圖》一課知識時,教師使用紙殼制作一個正方體,在課堂上通過實際操作,向學生展示正方體展開圖的形狀,并且要求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對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有初步了解。隨后教師將生活中常見的立方體圖形引入教學中,并向學生提出貼近生活的問題,如在立方體內,有一只蜜蜂需要從一個角飛到另一個對角,此時蜜蜂飛過路徑的距離是多少。學生根據問題會提出不同的猜想,若蜜蜂在不同平面內,飛到對角的距離各不相同,這需要學生借助勾股定理,在不同平面內計算出蜜蜂飛行路線的距離。教師在教學中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內容密切聯系起來,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還能使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習的知識,并能使之與學過的知識相互融合,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教師應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教師應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首先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認知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然后圍繞自己在教學方面的優勢,包括延伸能力、解題能力等,在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力求為學生準備內容豐富、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角的運算》一課知識時,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應圍繞角平分線的定義,為學生準備相應的情境教學內容,如使用量角器,在黑板上畫出不同類型的角,幫助學生學會使用量角器畫出平分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向講解兩角和、差的意義,組織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觀察角平分線在角的比較和運算中的使用意義,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熟練運用平分角概念,以便獲得正確的解題答案。
三、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根據新課程教育改革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有效的教學策略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以及專業素養,在教學中展現出高水平的教學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而且教師提升專業化能力,樹立良好的專業化形象,成為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不可或缺的元素,學生會感受到教師專業的教學水平,以此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為提升專業化教學能力,需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積極吸取優秀的文化知識,不斷完善和優化自身的教學體系,以便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既能為學生拓展學習視野,還能豐富學生數學內涵。
四、對教學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
初中數學教學應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教師應采用有效的評價策略,注重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數學思想的發展過程,而不是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從而讓學生擺脫考試成績的束縛,將更多精力用于數學素養培養,同時努力形成正確的數學素養。而且教師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數學思想的形成,有利于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使學生和教師的關系進一步增強,使學生主動與教師進行積極的交流,在互動中活躍課堂氣氛,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結語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并以學生為課堂的教學主體,注重教學內容與生活內容的相互融合,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專業教學魅力的同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承宗.淺談高效初中數學教學的開展[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11).
(責任編輯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