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坤



內容摘要:現有對閱讀分級任務的研究存在將復雜的閱讀認知問題簡單化、忽視文本與讀者的交互作用、讀者對不同主題閱讀材料缺乏區別度等問題。本文嘗試將閱讀分級問題研究視角從關注文本轉移到關注學生,以問卷統計和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法,基于學生讀者視角對信息文本的難度進行進一步評析,進而論證了主題背景熟悉度對文本難度的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閱讀分級 文本難度 主題熟悉度 小學教育
1.現有閱讀分級體系的不足
1.1分忽視文本與讀者的交互作用。在分級過程中,現有主要分級體系重視客觀因素,忽視主觀因素,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現在的分級只是根據句子的難度或者是單詞的難度、文章的結構等比較客觀的標準來進行,而很少考慮到興趣、背景經歷或其他與讀者的社會文化身化相關的因素。喬治·本杰明·麗貝卡的研究表明,對于各種各樣的語言和文本來說,存在于傳統分級公式中的假設過于簡單。[1]這就使得多數學生的需求代替全部學生的需求,從而忽視了個體差異。
1.2對不同題材閱讀材料缺乏區別度。目前主要的閱讀分級方式,大多用標準公式對全部閱讀材料進行語言學指導下的分級,并未區分文本題材,但是我們知道記敘類文本和說明類文本有著很大的不同,即使單詞頻率和句子復雜度相似,但是科技類、政治經濟乃至歷史類文本有著較大的理解難度,尤其是當這類文本需要專門的知識背景時,理解上的難度會更大。調研中筆者發現藍思文本分級方式,在對詩歌、戲劇類文本進行分級時,就非常不敏感。
2.研究設計與過程
本文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面向中關村第二小學(百旺校區)、北京市大興區第三小學進行發放與回收。本次實驗中1940位被試均為小學階段在校學生,年齡在6-13歲之間。
在給出的問題中重點涉及到本文關心的文本難度指標主觀性判斷的有:“1.請選出你覺得最難的一本書。2.你為什么覺得這本書最難?3.請你從你讀過的書中選出你認為最簡單的書,并選出影響你判斷的因素,同時填寫主題詞。”
由于被試年齡小,邏輯判斷思維與語言運用能力還在發展中,我們的問卷語言針對低年級、中高年級稍有調整且不進行選項之間影響程度排序。所列選項涉及語言難度衡量的常見指標,如字、詞、句、篇章等,同時涉及影響記敘文的理解因素,如人物、故事情節、圖片等,更涉及本文關注的主觀差異因素,如興趣、(主題)背景熟悉度等。
在對問卷數據進行了初步篩選之后,本研究運用SPSS21.0軟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雙因素方差分析、獨立性檢驗以及簡單效應檢驗。
3.研究結果
3.1(主題)背景熟悉度對于文本難度的直接影響。由于低年級被試對“故事背景”與“故事本身”的分離能力不足,本文選取3-6年級被試對故事背景熟悉度對文本難度的影響進行了題項設置。結果顯示,有30%以上的被試認為“故事背景不熟悉”對“文本難度大”有直接影響,并隨著年齡增長這一感知越發明顯。主題背景熟悉度對人的認知影響在心理學上早有論證,最典型的就是“圖式理論”的貢獻。因而在母語者閱讀的文本難度上,我們需要加以引入和分析。
3.2興趣對于主題熟悉度與文本難易度影響的中介效應。在對一至六年級影響文本難易度的因素進行了數據統計之后,我們發現隨著被試年齡增大,其對語言內部難度指標敏感度下降,字詞難度和句段難度對其課外閱讀影響度下降。同時,興趣這一直觀因素對其判斷文本難度有了更大影響。圖表1中的數據證實了閱讀興趣這一因素隨著語文閱讀能力提升而更為凸顯。
由于興趣的影響因素過于復雜,我們試圖找到其中較為穩定的部分可以被測量或分類的部分,即主題熟悉度。我們用SPSS工具對“興趣”與“背景熟悉度”這兩個因素進行了相關檢驗,結果如下:
從圖表2可知,利用相關分析去研究“感興趣”和“故事背景熟悉”之間的相關關系,使用Pearson相關系數去表示相關關系的強弱情況。具體分析可知:我感興趣和故事背景熟悉之間的相關系數值為0.407,并且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我感興趣和故事背景熟悉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主題熟悉度對文本難度作用的方式不止一條,如圖所示:
由此可見,了解測量學生的知識背景和主題熟悉度并將其反映在分級閱讀的文本推薦與能力匹配上中,這對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讓學生匹配到更適合自己的文本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Benjamin, Rebekah George. (2011). Reconstructing Readability: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Recommenda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Text Difficult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4(2):63-88.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中文信息處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