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校平
摘 要:高三是學生備戰高考的沖刺階段,也是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關鍵階段。基礎生指的是在知識學習過程中處于中等位置的學生,也是數學學習中的潛力股。他們大都掌握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具備了一定的數學解題能力,但卻常常因為知識掌握不夠透徹,題意分析不夠精準而失分。因此,在高三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對該部分學生的學習引導,鼓勵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以勤補拙,提升數學綜合素養。
關鍵詞:高三數學;基礎生;教學策略
高三階段是高考總復習階段,學生們需要復習的范圍廣、知識點眾多,他們需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將整個高中階段學到的知識融匯貫通,熟練地記憶并應用每一個知識點,可謂是時間緊任務重。根據人的認知規律來看知識是在反復的重復中被記憶的,因此,在高三數學教學過程中,大量的數學練習是不可避免的。而基礎生的學習效率大都不是很高,故他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來學習數學知識。那么在高三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提高基礎生的數學成績,提升班級數學整體水平呢?下面我將結合教學經驗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具體的論述。
一、培養思維積累做題經驗
自高考改革以來,數學題出題的靈活性增強,數學題目表述方式變化萬千。而高考是高中數學教學的指揮棒,要想有效地應對這一考試變化,我們就要培養學生的做題思維,讓學生們可以在做題過程中見識到各種出題形式,進而深度理解數學知識,能夠自覺地從不同的題目中抽象出知識考查點,并調動對應的知識點解決該問題。
例如,在高三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信量變能夠引起質變,讓學生們在反復的訓練中,多角度地理解數學知識點,強化知識記憶效果,提升了學生知識調動的靈活度。
但是,在做題的過程中,不能讓學生盲目做題,而有目的、分階段做題。從剛開始的全部完成,到最后的選擇性完成,學生是可以在做題的過程中逐步構建起完整的知識架構,明確自己的知識薄弱點,找到能力提升方向的。此外,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們還應及時地做試題整理,復習在做題中做錯或記憶模糊的知識點,確保自己做的每套題都是有效的。
二、以勤補拙,投入更多時間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笨鳥先飛”,有個成語叫做“勤能補拙”。沒有不付出就能得來的收獲,也沒有永遠不會有收獲的付出,如果有,那只能說明你還不夠努力。基礎生是在班級中處于中等學習水平的學生,與尖子生相比他們的學習效率較低,知識基礎差,需要填補的知識漏洞較多。故,這部分學生要想提升自己的數學學習成績,就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經歷,用辛勤的汗水去澆灌智慧的果實,在不懈的努力中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
例如,在高三一輪復習過程中,我發現,給學生們的布置課本知識點復習和基礎訓練任務,班級中尖子生利用課上時間就可以完成全部任務,而基礎生卻只能利用課堂時間完成部分任務。于是,我變更策略,選擇了以導學案教學的方式將課本知識復習任務轉移到了課下,要求學生們在上課之前必須完成知識點復習任務。在上課之時,我會以隨機抽查和疑難解答的方式檢驗并鞏固學生的復習成果,并讓學生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基礎練習任務。
這樣,學生們的課前知識點復習時間就可以自主把控,基礎生可以投入大量的時間來探究自己沒有弄懂的知識點,可以通過尋求老師或同學的幫助來彌補自己的知識盲點,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追趕學習進度。
三、認真聽講,緊跟教師步伐
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大都是經過反復研究的,是為學生們量身定制的。復雜的、抽象的知識點在教師的加工改造之下就可以變得簡單易懂。而基礎生的數學知識基礎較差,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知識探究能力不強,很多數學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研究透徹。故,這部分學生要想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就必須認真聽講,在上課之時緊跟老師的步伐,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邁過思維的的門檻,領悟知識的真諦。
而要想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認真聽講,除了要提升學生的自控能力之外,還要優化課堂教學方式提升高三數學復習課堂的趣味性。如,在高三數學教學過程中,我積極采用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微課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推進知識教學活動,消除了學生的欣賞疲勞,讓學生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了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與思考之中。
此外,我還教給了學生們一定的課堂聽課方法,如,暫時存疑法,即當學生們在聽課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但教師又沒有講解時,可以用筆先記下來,課下問老師,以免因思考該問題而錯失后面的知識學習機會。
總之,要想在高三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提升基礎生的數學成績,就必須充分考慮該部分學生的學習特點,積極引導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在量的積累中探求質的飛越。
參考文獻:
[1]劉香云.關注學生差異,分層實施復習——基于學生學情的高三數學進階式復習策略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8(30):40-41+59.
[2]李青. 高三數學有效復習的教學策略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