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洪海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為前提,提升學生的合作技能為目標,實施課堂教學。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為學生提供合作的機會,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使學生將自身的優勢展現出來,并且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為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鑒于此,本文以小學數學課堂為例,詳細闡述了如何在數學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關鍵詞:合作;小學生;數學
由于我國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父母以及祖父母的寵愛,導致他們不懂得分享與合作,這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了困擾和阻礙。而小組合作學習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溝通,并且加強了學生的主體性,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所以,合作學習是值得提倡的一種方法。但是目前一些教師沒有掌握合作學習的本質,在應用的過程中過于形式化,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希望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
一、在實驗操作中進行合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動手操作和實驗,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并且自主探究數學知識,掌握數學規律,于是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運用集體的力量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對數學原理進行驗證,從而挖掘集體的潛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例如,在學習《圓錐和圓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們探討它們之間的關系,于是我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小組,并將一個圓錐形容器和一個圓柱形容器,還有一堆沙子分發給每個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驗證它們之間的體積關系。這時第一小組的學生對這兩個容器進行了分析,發現圓錐容器的底面積和圓柱形容器的底面積相等,通過對比發現它們的高也相等。第二小組的學生用這兩個容器各自盛滿了沙子,當它們的倒出來之后,發現圓柱形容器盛的沙子多,但是它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呢?小組成員對此進行了實驗探究,首先將圓柱形容器的沙子倒入圓錐形容器中時,不僅能盛滿,還有多余,但是多多少并不清楚,這時有位學生提議將圓錐形容器中的沙子倒入圓柱形容器中,結果發現倒了三次剛好裝滿。經過這一實驗的探究,學生們總結出一個結論,在底面積和高相等時,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三倍。可見,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發揮了積極性,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
二、在探究重難點時進行合作
每節課程中都會涉及到重點和難點,然而由于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思維不夠成熟,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時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發揮其主體性,對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分析、總結和歸納等等,最終將其進行掌握,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應用,實現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例如,在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運算順序,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一順序來進行計算。于是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這一內容進行了探討,首先我讓學生們回憶整數的混合運算順序是如何的?學生們回答道,有乘除,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如果只有加減或者乘除,那么就按順序算,有括號就先算括號里面的。之后我為學生展示了分數四則運算的算法,并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其進行總結,學生們發現分數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之后給學生布置了課堂任務,算出幾個分數四則運算的題目。可見,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對整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了學習和探討,讓更多的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在開放性作業中進行合作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鞏固課堂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應用課堂知識,并且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問題進行探討,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全面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并運用自身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在學完《統計與可能性》一課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以下作業: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在生活中進行搜集游戲和體育活動,指出游戲中的規則哪些是公平的,哪些是不公平的,生活中的體育運動中,哪些是公平的,都是以什么樣的方式開場?這時學生們通過合作對此進行了探討,并將課堂知識進行了應用,發揮了本次作業設計的價值和作用。總之,合作學習既能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值得推薦和應用的教學方法之一。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是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的教學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內在需要,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活動時必須結合這一目標來設計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在合作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歸納、總結,并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規律,最終在合作中培養自身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徐嵌嵌.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6).
[2]劉傳琳.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